欢迎访问郑州市第十九高级中学网站

  • 校园精神:仰望星空 崇尚实干
  • 理念:发展教育
  • 校训:诚毅朴雅
  • 培养目标:健康 健美 健全 高雅 高贵 高尚
国旗下演讲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2011年10月31日陇海校区学生国旗下演讲稿

发布日期:2011-10-31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20111031学生国旗下演讲稿

演讲人:2014届高一四班  韩宏健

 

学习习惯是在学习过程中经过反复练习形成的。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激发我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我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使我们终身受益。我们应从以下五个方面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第一、按计划学习的习惯

我们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同时还有劳动、体育活动等方面的内容。因此,应该有一个比较全面的学习计划。计划可以调整,但不可放弃。计划应该包括每天的时间安排、考试复习安排和双休日、寒暑假安排。要明确什么时间干什么,达到什么要求。只有这样,学习才能有的放矢。

第二、专时专用、讲求效益的习惯

学习,应该速度、质量并重,在规定时间内,按要求完成一定数量的任务。同学们应该记住,一旦你坐到书桌前,就应该进入适度紧张的学习状态。每次学习之后,要评价自己做得如何。坚持下去,就能形成专时专用的好习惯。

第三、独立钻研、善于思考的习惯

知识的学习主要通过思维活动来实现的,学习的核心就是思维的核心。首先,应该学会站在系统的高度把握知识,注重章、节与学科整体之间的联系。其次,应该学会追根溯源,寻求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不论学习什么内容,都要问为什么,这样学到的知识似有源之水,有本之木。再次,应该学会发散思维,养成联想的思维习惯。在学习中我们应经常注意新旧知识之间、学科之间、所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等方面的联系,养成多角度地去思考问题的习惯。

第四、自主学习的习惯

自学是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教师只是引路人,我们才是学习的真正主体,只有自己努力,学习才有真正的提高。自习课为我们培养自学能力提供了有利的条件。首先,要做到“静”,静能生慧,安静的环境能保证思维活动不被干扰。其次做到“动”,即让思维活动起来,领会知识,把握内涵,分析联系,反复推敲,形成能力。高考选拔的是具有学习潜能的学生,对考生的自学能力有较高的要求。

第五、合理把握学习过程的习惯

学习过程包括预习,听课,复习,作业等多个环节。

课前预习可以加强听课的针对性,改变被动学习的局面。

课堂听课力求做到专心、专注,眼到,手到,口到,心到。

根据遗忘曲线,应对刚学过的知识及时复习,加深记忆。

作业是为了及时检查学习的效果,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学习中应当培养的优良习惯还有许多,诸如有课前准备的习惯,大声朗读的习惯,有疑必解的习惯,有错必改的习惯,动手实验习惯,细致观察的习惯,积极探究的习惯,练后反思的习惯等等。

奥斯特洛夫斯基说:“人应该支配习惯,决不能让习惯支配人”,让我们行动起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体会学习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