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组 项仁军
我始终认为在信息时代和市场经济社会,语文带给我们的好处不只是分数、知识、方法,也不只是文化、涵养、气质,它还是一种生存的智慧和能力。
那么,怎样走进语文,感受浪漫,体味快乐?
理想之道就是给我们一点储备心灵快乐的资源。这就要求我们不要做“燃烧自己的蜡烛”,要做“不断充电的节能灯”;不要做“剪枝叶的辛勤园丁”,要做“心灵的导师”。
因为真正的语文教学是一种“对话”——心灵层面语文文本的平等对话;是一种“发现”——发现语言美、情感美、内容美、意境美;是一种“开发”——对阅读物和对自身的宇宙观、人文观、文化观、生命意识等有效生存智慧与能力的充分培养和开发。
为此 ,需要树立两种观念,尝试建立四种语文教学方法,形成一个任务驱动式学习系统。
一、树立“建构主义”“新课标”的理念。
新的理念认为:教师只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支持学生自主学习、进行自主意义的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学生的学习方式则要求由被动接受转向以“自主•协作•探究”为特征的主动建构方式,学生是信息的加工的主体、知识主动的建构者,学习过程的主人。
二、建立四种语文教学方法。
经验是宝藏,又是陷阱。被经验主宰就会掉入陷阱;主宰经验,经验就会成为智慧。值得庆幸的是我们正在向科学的方法靠拢,一个明显的实例就是我们都自觉不自觉地在运用这些教学方法。
1、支架式教学法
这类似于建筑工地的脚手架。在“最邻近发展区”,教师事先要把复杂的学习任务加以分解,找到一个个“支点”为学习者建构对知识的理解提供一种概念框架。以便于把学习者的理解逐步引向深入,使学生自己沿着“脚手架”向上攀登。
如“炼字”专题的教学步骤:
(1)搭脚手架:给出“炼字”概念。按“最邻近发展区”建立概念框架——解读五年高考,有单考“炼字”——是什么;考“炼字”流变——为什么、怎么样。
(2)进入情境。将学生引入概念框架的某个层次:炼字位置、词性、修辞、句式、内容、作用等等。
(3)独立探索。使学生自己做专题练习。
(4)协作学习。各抒己见,进行小组协商、讨论。
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动地球。通过以上教学步骤,来建构“高考”与“课本”“读本”的桥梁。
2、随机进入教学法。
课堂的活跃不是非要有合作与活动才能得以体现,学生的思维活跃才是老师首先考虑的。随机进入教学模式就是通过原点回归法、集思广益法、列举法、演变法和排列组合法等创新技法并提出这样一些问题:“你的意思是指……?”“你怎么知道这是正确的?”“你对这个问题怎样进行分析?”“这是为什么?”; “还有没有其它的含义?”“请对A与B之间做出比较”“请评价某种观点”等等来建构学生的创新思维模型,进而达到优化课堂提问效果的目的。
另两种是抛锚式、对话式教学法。
三、形成一个任务驱动式学习系统
任务驱动式学习是建构主义中的一种学习模式,指将所要学习的新知识隐含在一个或一系列的任务中,学生通过对所提的任务进行分析、讨论、实践,明确涉及哪些新旧知识,在老师的指导、帮助下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通过任务的完成而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如此多次“进入”同一学习内容,进而达到对该知识内容比较全面而深入的掌握。
此任务可安排在“第一课堂”“第二课堂”或“第三课堂”。
老师们!同我们被给予过的教育一样,我们的学生几乎有无限的权利,期待我们做出贡献。同这个时代的期望一样,我们也要向各位同仁提出一个建议:我们选择一个问题,然后变成这个问题的专家。我们不必一定要做什么大事,每个星期只用几个小时就可以通过互联网得到信息,发现困难所在,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
不要让教育的复杂性阻碍我们前进。要成为一个行为主义者,做一个勇敢的人,用生命的力量去化解那些遗憾,找准一个“支点”,将解决问题视为己任。只要一点小小努力,我们就可以改变学生的命运,我们与学生的共同点就是同为十九中人。
最后,祝我们好运!谢谢,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