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组 张道芳
新课标以学生发展为本,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求教师在课堂中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因此,我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会有意识的树立让学生做课堂的主角观念,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热情。下面是我的一些做法和理解,与大家共同探讨,不当之处,请指正。
一 顺学而导、让学生提问题
在师生互动的课堂中,有时在围绕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思考时,会生成新的问题,这种预设之外的问题,我一般非常重视并及时有效的进行引导,帮助学生澄清认识,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学完《范进中举》,我补充了吴敬梓的另一篇小说的一个片断,严监生临死前伸出两个手指头的片断,针对这个片断让学生谈谈严监生这个人物形象,很多学生的回答都在我的预计之中,这时一个学生高声叫道:老师,我认为严监生不是个吝啬的人,相反,他是一个节俭的人。教室里一片寂静,显然同学们对这个问题都没有准备,而且感到吃惊。学生的节外生枝给了我一个意外,显然不能置之不理或简单处理,否则会极大的挫败学生提问题的积极性,对学生是个极大的打击。于是我就对学生说:这个问题问得很好,咱们来一个小小的辩论,真理愈辩愈明。学生辩论的非常热烈,发表的见解有理有据,他们在我的引导下圆满的解决了问题,短短的两三分钟,给课堂带来了新鲜的气息,学生在思维的碰撞中得到了提高,解决了问题。由此,我认为教师在教学中要保护和肯定学生提问题的积极性,打消学生害怕发问,怕被嘲笑的心里疑虑,不论好坏、对错,只要学生提出来,老师都要肯定这种胆量并做到顺学而导。
二、思源于疑、让学生解疑难
孔子说: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我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对课本内容敢于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并且引导学生通过合作探究来解疑。例如语文课本中每单元都有精讲课和自读课,对于自读课我一般要求学生按照我教给的阅读方法去自学,自己尝试着去找疑问,并通过同伴互助的方式来解决疑问,如在课本中有这样一句话:劳作便是功德,不劳作便是罪恶。我让学生讨论一下,谈谈自己的理解,在讨论中有些学生就问我:老师我觉得这句话有问题。我说:谈谈你的理由吧。于是这个学生就举出不少例子来反驳。在这个学生的质疑下,其他学生的思路也纷纷被打开了,学生们争先恐后的举手,其中一个学生总结道:人类生活不只有劳作,休息、休闲、旅游也是生活的一部分。学生的话很有道理,由此我认为,我们应培养出更多的有思想由头脑的学生,而不是只信书、只惟书的书呆子。在课堂中引导学生去思考、去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学生主体参与的过程,让学生成为主角,这个过程是有价值的。
三、 宽松和谐、让学生多说
课堂上我尽可能的让学生说,说思路,说依据,说过程,说中难点,说知识框架,说看法等,在学生充分说、充分讨论后我在点拨或总结。我认为:知识点或问题,学生虽然想了但如果不说出来,思路还是凌乱的,只有有条里的说出来 ,才能对自己的思维进行树梳理,形成周密而严谨的思路,并在说的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四、 以错引正、让学生找原因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总会出错,出错的地方往往是教学中的重点或关键点。我的做法是不要急于说答案,应有意识的引导学生进行剖析,查找原因,以错引正。由此,我认为 在课堂上凡是学生能够解决的问题,老师一定要学会耐心等待,让学生自己去查找问题和不足,这是接决问题一个较好的途径。
语文 课堂是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是点燃学生智慧的火把,在课堂中学什么固然重要,但怎么学更为重要,让学生做主角的课堂是焕发生命活力的课堂,也是我今后不断追求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