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郑州市第十九高级中学网站

  • 校园精神:仰望星空 崇尚实干
  • 理念:发展教育
  • 校训:诚毅朴雅
  • 培养目标:健康 健美 健全 高雅 高贵 高尚
课题研究

——谈启发式教学在历史课改中的应用 历史组 王国庆

发布日期:2008-03-06

2006~2007学 年 下 期 教 学 反 思

——谈启发式教学在历史课改中的应用

历史组  王国庆

 

   启发式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思想和教学原则,历来受到古今中外教育家和教师们的重视。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广泛普及和不断深入,人们对学生主体地位和作用的认识也不断深入,启发式教学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地位和作用也显得越来越重要。

   启发式教学在历史课改中具体实践中的应用是很广泛、很常见的。其应用形式主要有以下六种:正向启发、逆向启发、直观启发、情感启发、推理启发和比较启发。

   1. 正向启发。即由教师依据教学的重难点,提出一些启发式的问题,引导学生自己得出结论。要注意提问明确,难易适度。否则,太难了,会出现“启而不发”,太容易了,则不值得去思考。例如《美国的建立》一节,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独立宣言》宣扬了欧洲启蒙思想家的哪些主要主张?1787年美国宪法主要体现哪位法国启蒙思想家的主张?

   2. 逆向启发。是指教师从问题相反的角度或其他角度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的认识。例如《鸦片战争》一节,讲述其原因后,可以反问学生“如果没有中国的禁烟运动,就不会发生鸦片战争,对吗?”

   3. 直观启发。是指教师利用图片、小电影或录像等教学辅助手段,给学生以直观感受,使学生首先形成形象思维,然后向逻辑思维转化,从而认识到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例如《法国大革命》中的图片《饱受奴役和压迫的法国农民》,可以提问学生:从中你得到了什么认识?

   4. 情感启发。即教师运用情感的力量感染学生,使学生从中受到教育。例如讲述《英国工业革命》中的瓦特制成改良型蒸汽机时,可以介绍其艰难的历程,使学生感受并学习瓦特的刻苦钻研、坚忍不拔的精神。

   5. 推理启发。是指教师引导学生依据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和内在联系,启发学生进行逻辑思维,得出正确的结论。例如讲述世界近代史上的早期资产阶级革命之后,可以提问学生: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根本原因是什么?革命任务是什么?

   6. 比较启发。是指将同一属性的历史事件进行归类比较,启发学生找出异同,找出规律,使学生准确把握历史事件。例如从生产力的角度分析世界近代史,可把世界近代史划分为三个阶段:工场手工业时代、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再例如比较早、晚期资产阶级革命。

   启发式教学形式多种多样,在具体教学实践中要灵活运用,以达到预期的效果。总的来讲,启发式教学都要注意以下六点要求:

   1. 教师要充分做好课前准备,特别是备学生,做好课堂设计,并预设生成。

2. 发扬教学民主,打破学生对教师和教材的崇拜,使学生勇于挑战权威,敢于质疑所谓的定论。

3.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因材施教、因势利导,创设环境和气氛,想尽一切办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 教师要从学生实际出发,诱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创造性地应用于实际学习生活中去,让学生动手动脑,真正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独立探索,创造性地分析解决问题。

   5. 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思维,鼓励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善于分析解决问题。

   6. 教师要不断总结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找到启发式教学的最佳方案,实现课堂教学的科学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