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郑州市第十九高级中学网站

  • 校园精神:仰望星空 崇尚实干
  • 理念:发展教育
  • 校训:诚毅朴雅
  • 培养目标:健康 健美 健全 高雅 高贵 高尚
课题研究

欠发达地区农村学校教学现状引发的思考地理组 赵小果

发布日期:2008-03-06

欠发达地区农村学校教学现状引发的思考

地理组  赵小果

 

内容摘要:为响应郑州市教育局关于支援农村学校教育的号召,笔者和另一名同事自愿到荥阳高村一中支教,切身了解了农村教育教学的现状,本文笔者指出了欠发达地区农村教学条件、师资现状和农村教育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并具体从考试、课堂、教师对伍三方面详细谈了自己对农村教育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忧虑及思考,最后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农村教育;课堂教学;教师群体

 

教学条件:城市学校实现了教学现代化,然而许多农村学校由于办学条件有限,教学设施很落后,以我所支教的高村一中为例,高村一中目前有一个多媒体教室,一个电脑室。但是这两个教室的桌椅及电脑室的电脑都是结对学校郑州十九中捐献的,这也算是具备了现代化教学手段,但是这些教学设施基本上被闲置,因为老师们物质上没有能力使用,很少有教师能够熟练使用多媒体。

师资现状:支教让我真正走入农村,走近农村教师群体,据了解农村教师队伍结构比例很不协调,师资力量有待加强。我所支教的学校高村一中现有教师50人,女教师占比例大,年龄在35岁以上的教师有27人,95%以上老师通过进修或继续再教育等途径获得大专学历,很多教师所教学科并非所学专业,是根据学校需要来安排的,这也是大部分农村学校的教学现状。

教育制度:自从国家对农村学生实行“两免一补”的助学政策,农村学生上学不愁了,教师工资财政拨款直接入教师工资卡,弥补了以前教育制度中的一些漏洞。但是目前农村学校没有额外可自由支配的资金,很难对教师进行有效调控,来提高和刺激教师教育的激情。

鉴于以上各方面条件的限制再加上学校自身制度的不完善,因此农村学校在对教师的管理和学生的教育方面就产生了很多矛盾和问题。

在我没到高村一中之前,我的同事们都说,那里的学生肯定都比较听话,学习踏实。而我刚到这儿,这里的老师却说,让你们来这儿受苦了,这里的学生素质低,你别给他们较劲,否则会气得哭鼻子的……我想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不能只相信别人的一面之词,心中仍然充满希望,我到高村一中后,教八年级三个班的地理课,与整个年级的老师和学生都有接触,通过与老师学生们的交流以及我自己的观察,我逐渐深入地了解了农村学校教育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针对城乡教育方面存在的差距,这些问题不得不引人思考。

. 有感于考试

我来这里的第二周,就参与了高村一中的第一次月考,上午监考生物,下午监考地理。学生作弊情况极为严重,考试时把书本放在试卷下面,说话,传试卷等等手段很多,他们根本不把考试当回事,我实在不能容忍这种现象,收了好多学生的书,批评,警告了好多次,但是作弊依然继续,除了作弊,考试中看小说,挖地洞等现象比比皆是。这样的监考,我感到身心疲惫,我对他们说:哪怕你们考零分,我也不会批评你们的,这至少说明你们很诚实,有勇气承认自己的不足,这也值得肯定的,我鄙视作弊的行为……,可是不管我怎么说作弊行为还是遏制不住。我根本无法和他们谈诚信,因为他们根本不当回事,几乎所有人都作弊,学校不严惩,学生就会觉得无所谓。这让我感到心痛,我们现在一直在讲诚信,宣扬诚信,可是效果如何呢?为何不从小培养孩子诚实守信的品格呢?学生的养成教育如此欠缺,我认为这不仅仅与农村学生的思想观念,个人素质有关,而且很大程度上这种意识的培养在于学校的教育和家庭的影响。

我从郑州十九中来到这里支教,在十九中,可以实施无人监考,诚信考试,而这里的孩子们却对作弊不以为然,学校管理的不严格,家庭教育的不彻底,以及“识分数为命脉”的错误观念的影响,致使这种现象普遍化,公开化,无法制止。社会上一直在强调,要缩减城乡的差距,那么为何会出现城乡差距,而且这些差距总是存在并有加剧的趋势呢?我认为这些差距归根到底是由人的素质差距引起的,而缩小这种差距的可行措施当推教育。那么我们农村教育的目标难道真的定位在提高人的素质上了吗?我认为没有,城市和农村学校都将升学率作为学校的主导方向,但是他们之间有一个很大的区别,那就是城市学校没有忽视学生养成教育的培养,完善严格的制度是规范学生道德、行为、意识的标杆,使学生能够明确什么可为,什么不可为。好的习惯能够决定人的素养,决定人的成败,影响人的一生。只有净化了外在的氛围和环境,才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人性的导向。农村学校在对学生的管理和培养方面存在着很多的漏洞,学校制度还是需要不断的加强和完善,这样才能有效保证我们的教育质量。

. 有感于课堂

有感于课堂纪律:八年级3个班,1班为重点班,学习目标明确,班级纪律比较好,基础知识比较扎实,学习地理的热情较高;2班为普通班,只有少部分学生学习态度比较端正,其余大部分学生对待学习是无所谓的态度,班级纪律很糟糕,是所有任课老师都比较头疼的班级;3班虽然也为普通班,但是学习态度及班级纪律方面明显比2班好很多。

刚接触三个班的时候,我对他们是一样的严格要求,起初由于新鲜和好奇,学生都很容易接受我,课堂纪律比较安静,课堂教学计划进行的也比较顺利。但是逐渐地我发现,1班和3班学生课堂纪律比较好的,唯独2班学生非常让人头疼,尤其后两排的七八个男生在课堂上极其活跃,几乎每次上课我都不得不停下来维持秩序,每节课后我都会叫来一大群学生到办公室批评教育,然而收效甚微,下次课堂上依然如故。

我很苦恼,与办公室其他老师交流,他们谈起八(2)班的“那一群”也都是直摇头,只有上班主任的数学课时才非常安静,那是因为他们惧怕班主任的威严倒下睡觉了。班主任康静老师说,只要他们能够安静下来,睡觉,看小说都不用理他们,免得影响其他同学听课。说起2班“那一群”,任课老师都很无奈,惟有教英语的马静老师对他们赞赏有加,马静老师说,其实他们英语非常差,考试能在60分以上的屈指可数,但是我觉得2班的“那一群”还是比较懂事,你要和他们沟通好,做到恩威并重,才会有效果……后来,我又多次和马静老师,康静老师交流,我发现2班的学生虽然成绩差纪律不好但并非一无是处,比如他们爱劳动,有礼貌,而且积极主动帮老师做事,他们还是有希望有可塑性的。我纠正了自己的错误思想:学习并不是学生的唯一目的。既然他们不喜欢学习,为何硬逼他们做不喜欢的事呢,教育最重要的目标是让每位学生都能成为对社会有用而且品行端正的人。就像“那一群”所说的,考大学不是唯一出路,为何非要逼我们考呢?

自从我转变思想后,我就立即转变了教学策略,首先,放下老师的架子,主动和“那一群”沟通,了解他们的态度和想法。其次,我向他们道歉,对于自己在教学中由于没及时交流而产生的误解,请求他们谅解,“那一群”男孩子没想到老师会向学生道歉,他们很快就谅解了老师并承认了自己的错误。我们沟通的很好,他们在课堂上也发生了很大转变,不仅自己遵守纪律,同时还帮我维持课堂纪律,从此以后,课堂上的纪律好多了,我的心情也好了很多,到现在那些我曾经严厉批评过的孩子还经常找我聊天或给我发信息打电话问候我。我感到很欣慰也体会到了什么才是真正的因材施教。

有感于课堂教学:我始终认为学生不爱学习在很大程度上与老师的教学方法有关。就像我在办公室经常听英语老师说:我就想不通了,英语这么重要,这学生为何就不知道学习呢?……老师反复强调重要,学生就是不学,原因何在?不能把责任全推到学生身上,老师也应该从自身找原因,自己的课是否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是否有快乐的感受。

我了解到学生比较喜欢学习地理,主要是因为他们的视野太狭窄了,地理能告诉他们生活范围以外的世界。而且,我发现这里的老师讲课多采用传统的讲授模式,而孩子们的心理都喜欢求新、求变,所以会让学生感到索然无味,毫无乐趣而言。因此当我知道我所讲授的知识能够满足他们的需要和兴趣后,我就逐渐将学生学习的侧重点从对分数的追求转变到探索学习地理的兴趣上,变换不同的课堂学习方式引导他们学习,比如举办知识竞赛,男女生擂台赛,“有效30分”等。

在这里,我想详细介绍下“有效30分”,这是我针对这里的学生的兴趣需求以及学生的学习态度而尝试的新的课堂模式,颇有成效。

所谓“有效30分”是指学生老师相互配合,专门由一名学生把握时间,每节课老师只讲30分钟。这30分钟学生需要在老师的引导下完成学习任务,遵守课堂纪律,如果30分钟内没有违纪行为被老师发现,那么剩下的15分钟为自由课堂时间,老师可以给学生介绍有趣的地理知识,做些有趣的游戏等,这种方法有可行性,受学生欢迎,但是30分钟如何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15分钟如何精心组织,介绍哪些趣味地理知识,采取何种形式进行,需要老师事先做好精心准备,形式可以灵活多样,内容可以海阔天空。比如我曾利用15分钟自由课堂时间讨论我所经历的地震;我看到的流星雨;回族为何不吃猪肉;傣族泼水节的来历;人为何做梦,人类失踪之谜等等。学生们讨论的兴趣盎然,既满足了他们的好奇心,也扩充了农村学生的视野。这样的讨论连最调皮捣蛋的学生也乐于参与,因此他们愿意保持30分钟的安静,期待15分钟的到来。

. 有感于教师队伍

我通过支教真正接触到了农村教师的工作环境,看到了农村教师的工作状态。农村学校的教育教学条件是比较艰苦的,教学资源相当有限,而且教师基本上没有任何额外的福利,津贴,但他们依然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地奉献,无悔地付出。曾经,我们赞扬这种奉献精神,这种甘于清贫的风尚值得我们学习,然而,当我真正走进这个群体,才发现大部分的农村教师安于现状,恪守本分,机械,重复,不思考,不创新。我多次听到有的老师感叹:现在的学生素质太差了,让人很头疼,真是不愿意多上一分钟的课……对待调皮的学生,体罚,变相体罚现象仍然存在,学生曾经写过这样的作文:“在惩罚中成长”,让人看了不由得心痛。

其实哪个老师都不愿意这样惩罚学生,老师也很无奈:这也是被学生逼的没办法……是啊,现在的孩子多是独生子女,被家长宠爱,的确不容易管理,可是,我们的教育方法难道就没有弊端吗?难道只有体罚才能管好学生吗?不同的成长背景,塑造孩子不同的性格,我们不可能要求每个孩子都听话,安静,好学,上进,对于那一些“另类”的孩子,体罚并不能解决问题,只要做好因势利导,因材施教,让他们具有良好的品格,学会生存,这也是教育的成功。

现在农村教师的待遇提高了,而教育的激情却并没有随之上升,我身在其中,能够感受到平静、沉闷、麻木,充斥在我的周围。农村学校除了国家发的工资外没有任何福利,并且工作上没有竞争,没有动力,所以大家几乎是按部就班地生活工作。很少有人深入地思考自己传统的教育方法的缺陷,很少有人去主动改变,创新,去思考学生不喜欢学习的真正原因。教师的教育素养影响学生的素质,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对于这种现状,对于出现在我身边的种种问题,我深感忧虑,我想改变,想唤醒,然而力量和声音微乎其微,在平静的水潭中掀不起任何波澜。我带着问题和这里的教师交流,他们多数会说:农村学生素质差,不比城里的孩子,别和他们计较,别太信任他们了……转身即打游戏或者说笑。我很失望,也很无奈,有句话说,人类一思考,上帝就会笑。我觉得生活在这样的群体中,长此下去,人类不思考,上帝就该忧虑了。

. 解决问题的建议

(一)农村学校在条件限制的情况下要加强学生养成教育的管理,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密切学校和家长的联系,使家长理解和配合学校的工作,实现教育的共赢。

(三)应摒弃落后传统的教育观念,转变教育理念,对学生应实行科学地有针对性地教育,要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落到实处。

(四)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师竞争机制,促使教师主动创新,主动思考,主动提高教育管理能力,实现教师队伍的良性成长。

(五)加强学校各个方面的管理力度,使管理措施和教育计划得到有力的推行。

以上内容是我在支教过程中依据自己的观察对欠发达地区农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自己一些不成熟的想法和建议,作为年轻人,我直言不讳地将我在支教生活中发现的问题以及触及自己心灵的感触直白地表达出来,目的不在于释放自己心中的积愤,而是借此良机,指出问题,引起重视。个人的力量毕竟有限,问题的提出难免会有些偏颇,但若能得到响应,改变现状,我想也算是对农村教育事业尽自己的绵薄之力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