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发挥教师自身情感的作用,以情动人
2007—2008学年下期教学反思
语文组 贺宽容
中招成绩揭晓了,我迫不及待的浏览了我所教的语文学科成绩,整体上与平时是吻合的,是令人欣慰的,尤其是那几个小调皮,各科成绩都让人不放心的学生。从班级总分最后一名依次看起,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语文成绩:韩杰96分;刘智杰98分,孙璐华106分……这么好?我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再看,没错。我对以情动人的教学效果更深信不疑了。
情感具有感染功能,即一个人的情感具有对他人情感施予影响的效能,再加上青少年学生具有较强的向师性,决定了教师自身的情感是对学生的潜移默化的隐性教育。具体地说,为师者必须具有“三爱”情感,即热爱教学工作、热爱自己所教的学科,热爱自己的学生,这是衡量一个教师个性心理品质是否健全的重要内容。
教师工作是一个需要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心和无私献身精神的工作,语文教师肩负着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重任,更应潜心于本职工作,这种情感对学生有耳濡目染的影响力。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考虑的是如何教好自己所教的学科,而往往没有意识到自己对所教学科的情感对学生的影响。其实,教师的这种情感经情感的感染功能的作用,会引起学生的情绪体验,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教师对教材冷漠的态度会影响学生的情绪,使其所讲述的材料好像和学生之间隔着一堵墙”、“热爱自己学科的老师,他的学生也充满热爱知识、科学、书籍的感情”。
1、情感教学,以情动人
在教诗歌《沁园春 雪》、《我爱这土地》、《乡愁》、《我用残损的手掌》等时,我都首先通过感情朗读,去引领学生进入意境,然后一遍遍的与学生研读,探究,经常是我读着读着,被文章本身和自己的感情投入深深的打动,甚至于泣不成声,学生情不自禁的鼓起掌来,和我一起沉浸在课文之中。教室里静极了,连爱做小动作的几个小调皮,也常常被打动,也积极主动起来朗读课文。一些其它文体的文章也是这样。我更注意到韩杰、刘智杰等同学,他们也都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以后我观察到,语文课上,他们总是聚精会神地听,举手发言比别人更加积极,准确率也较高,并且一下课总会立刻跑到讲台前,提出一些与课堂相关的问题。
由此我感悟到:语文课注重了朗读,注重了朗读中感情的表达,使学生产生了共鸣,不仅对学生理解课文有了帮助,更有利于鉴赏、品读、学习、运用美文,达到一石三鸟的目的。
2、平时关爱,以情动人
班里那几个“特困户”,眼看升学一天天临近,七门总分只有200多分,何谈升学。作为班主任,我没有放弃他们,时时鼓励他们努力学习,从各个方面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给他们搭建起进步的平台,消除他们自卑的心理,能坚持上好每一节课。几个家长都向我反馈:“孩子说,‘俺
情感具有迁移功能,即一个人对他人的情感会迁移到与他人有关的对象上去,成语“爱屋及乌”是对这一独特的情感现象的生动而典型的概括。正确运用这一功能于教学之中,有利于培养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态度。“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在教学中,教师热爱、理解、尊重学生的挚爱情感投射到学生的心灵上,会唤起学生相应的情感反映,继而又把对教师的爱迁移到教师所教的功课上,这就是《学记》中所说的“亲其师而信其道”的表现。尤其是语文教师,要与学生接触交谈,一是能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二是能促进教学中师生情感的交流,三是能使师生的知识、才能得到互补(课余交流可谓是开展语文第二课堂的形式之一)。如当我与韩杰同学谈到他的作文有待提高后,他主动拿来了《智慧背囊》一书,告诉我,每天他要坚持背诵一段文章,或文内的,或文后的“轻轻地告诉你”,并写出体会。他真的这样做了,每天主动给我背诵,哪怕三两句,有时虽然不太熟,但他这种主动学习的精神使全班同学都对他刮目相看了。作文中,他有意识运用自己背过的名言警句,作文真的进步了不少。这是情感的转变,老师的爱生之情成了他学习语文的动力,原来对语文并不感兴趣、语文基础较差的他对语文兴趣颇浓,成绩提高得很快,由原来的70多分提高到了中招96分。
情感的感染与迁移功能启示我们:为师者要舍得进行“感情投资”,因为,“教师的爱对优良的教和学能发生多么巨大的影响,是难以令人置信的”。
总之,语文教师要善于利用情感的感染功能诱发阅读主体——学生,凭借作者所提供的审美客体——课文,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把课文语言所提供的间接形象显现在自己的脑海中,让心灵参与进去,与作者发生感情上的共鸣与交流,从而使学生产生同样的效果,“沉醉在作品里面”,进而更深地理解课文。实践证明:在语文教学中,根据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努力体现、挖掘、创设情感,发挥情感的特殊功能,能诱导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达到“以情促知,以知增情”的目的,促进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
反思自己,平时对一些困难生、特困生,予以了较多的关爱,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对一些中等生就欠缺较多,而这部分学生恰恰是我们学校的中坚力量,更应成为关注的重点。我将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对所有的学生既施以情感教学,更注重平时的关爱,加强反思,不断改进,提高认识,创新方法,务求取得实效。
2007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