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听——师生沟通的桥梁
英语组 徐伟
内容提要:只有更了解我们的学生,才能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如何了解学生, “倾听牢骚”可能 “什么也不做”比“做什么”都更有效。“善于倾听”,可以东风化雨,倾听可以避开锋芒,倾听可以解开死结。可以使师生之间的关系更融洽,融洽的师生关系,孕育着巨大的教育“亲合力”,影响着班级社会气氛,影响着教学活动的组织及其效果,影响着学生的学业成绩。让我们教师都拥有倾听这门艺术,具备倾听这种能力,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共同架好倾听这个师生沟通的桥梁。
关键词:倾听 沟通 桥梁
成长中的青少年,有自己独特的个性,但有时也具有叛逆性,有少年人的热情,也有少年人的盲目与冲动,从而导致师生间的矛盾。实际上,老师与同学之间,不存在根本的利益冲突,共同目标是一致的,真正缺乏的只是一座沟通的桥梁。时代在发展,学生有了许多独立的意识,独特的思维方式,这就需要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应当架好师生沟通的桥梁。这样才会使师生关系沿着良性轨道发展才会使班级集体产生凝聚力、向心力学生才会健康发展。“只有更了解我们的学生,才能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结合本人多年在一线的切身感受。多年的教学经验,我觉得在与学生的沟通中善于倾听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好方法。
中国有句成语是“堵人之口如堵川”,以此语义延伸,也可认为疏引每个人积累的“怨限之川”最好的方法是“让他说”,用语言发泄不满,最重要的是必须要有人“倾听”。常言道,一个时时带着耳朵的人远比一个只长着嘴巴的人讨人喜欢。师生之间沟通时,如果只顾自己喋喋不休,根本不管学生是否有兴趣听。这是很不礼貌的事情,也极易让学生产生反感。
做一个好教师,要善于倾听,不仅要自己说,更要尊重学生,让学生去说,效果远比提供建议有用得多。善于倾听并不只是单纯的听,而应真诚地去听,并且不时地表达自己的认同或赞扬。
善于倾听,先要学会倾听,不“先入为主”。当某个学生在学习或生活中遇到难题或不顺时,总想找信赖的人给予帮助和指导,哪怕不能帮其解决实际问题,让其能把问题说出来,有时也是一种很好的压力释放方式,对其以后学习和生活都会有所帮助。如果教师对情况不明,又不愿听学生诉说,就先入为主,自以为是,说三道四,捕风捉影,增加训斥,那么定会失去学生的信任,以后学生在学习或生活中有问题便不再找其诉说,教师也不会了解学生的心声。
要学会倾听,就要实行民主化。即要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不摆架子、不厚此薄彼,不三心二意。认真对待每一位学生,多与学生进行换位思考,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能倾听,方能与学生对话,能与学生对话,方可沟通。而这种倾听给予学生的都是爱。这种爱,会使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的尊重,因而才能够说出自己的真心话,教师才能了解其内心世界,使学生树立信心。比如,下课后教师不要马上急着就离开教室,可以询问一下学生这节课听得怎样,还有什么地方没有听懂,哪些地方需要老师作进一步改进等等,这些对于教师来说都是有益的,所谓“教学相长”就是这个道理。
倾听还要善抓时机。当学生处于情绪暴躁时,往往会激化矛盾。这就需要等待时机,不可操之过急,只有选择适宜的时机与场所,才能因势利导解决问题,也才能与学生推心置腹地交流感情。如上课时同桌的两个学生挥拳相向,互相推搡,我们可以相信他们决不是真的在打架,他们可能是在闹着玩,但却违反了课堂纪律,我们可以让他俩站起来,说:“如果你们真想一决高下,我很高兴做你们的裁判,相信同学们也很愿意做一下观众吧。”在学生们的笑声中我们可以说“上课认真听课好吗?”,我相信这样下来,这堂课这两位学生一定会听得很认真。其实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也一定会发现了一个神奇的事实:尽管某些学生倾听完老师的意见后,并没有迅速改正他们的错误,但他本人的愤怒和不满却大大地减轻了。
善于倾听需要耐心与细心。倾听是为了沟通,沟通是为了解决存在的问题。所以与学生沟通时,对学生既要耐心也需要细心。这样才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能抱怨学生更不能粗暴对待学生。有时候学生想找教师沟通,教师会说忙,没时间,这往往会打击学生沟通的积极性。所以,善于倾听需要耐心与细心。
善于倾听,还要使学生学会倾听。这要求教师同学生说真心话,不做空洞说教。只有向学生说真话、实话,学生才会感受到教师的诚意与诚心,感受到教师的关爱,也才会专注倾听,教师的意见学生才易于接受乐于接受。
成功始于合作,合作始于信任,信任始于理解,理解始于沟通,沟通始于倾听。倾听可以东风化雨,倾听可以避开锋芒,倾听可以解开死结。倾听是学生成长中一缕温暖的阳光,倾听是学生成长中一滴雨露,让我们教师都拥有倾听这门艺术,具备倾听这种能力,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共同架好倾听这个师生沟通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