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 学 反 思
模仿永远落后 创新才是出路
数学组 汪清
又是一年桂花香。在八月十五佳节将至之际,我想到一个故事:两支龙舟队每年比赛一次,却总是乙队赢。甲队教练于是细心观察:发现乙队船上配两面鼓用于激励士气,于是也装两面鼓;发现乙队安排队员的座位调配,于是也如法炮制……,可是一年又一年,自己总是输那么一点点。苦恼的他去找朋友倾诉,朋友说:你总是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当然不能超越对手啊!你自己的特色在哪里呢?看完这则故事,不禁使我思考自己从教以来的一些心路历程:刚参加工作的三、五年,经验不足,于是向老教师学习模仿,备课、上课、辅导,担任班主任工作,尽心尽力。现在想来,很稚嬾。凭着更多地是热情,缺乏理性的思考,缺乏应有的创新,没有走出具有自我特色风格的教学之路。
之后的工作中,随着阅厉的增加,经验的积累,在工作中我更多地思考:自己的长处在哪里?弱项在何方?针对每届学生的特点,我该如何备课?新课程改革后中招命题的新趋势是什么?任课教师如何和学生进行感情上的沟通?……,校本教研该如何在工作中发挥有效的作用?
很长时间以来,我一直认为教师在讲台上讲课在某种程度上象演员在演戏,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写教案,考虑前后知识联系,设计语言过渡……,而且还要注意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自己讲课上。过于追求设计的圆满,使自己成为了一个在舞台上独自跳舞的人。反思自己复视了作为主体的学生的感受,常常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学生,其结果是费力不讨好。这是我的一个深刻的教训。今后的备课中,要心中装有学生、学情,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即便一节课不那么完美,也应让学生成为舞台上的主角。
关于校本教研的效果,我也曾经怀疑过。我想:几个同头课教师天天见面都在讨论,再搞校本教研有效果吗?然而近一年的学习,使我认识到,平时的交流是必须的,然而内容是琐碎的,不能够使我们明晰下一步工作的方向,不能解决本质问题。以前我浪费了很多宝贵的教研时间。这是我的教训之二。这个学期进入初三,即便工作再繁忙,也要坚持校本教研,贯彻学校提出的“面向我校学生、学情,一个月解决一个问题”的方针。我们提出每周提前备出下一周的课,教研时,统一进度、难易程度,统一考点。同头课坚持听课、评课制度,明确每周的工作重点。每个月至少提出一个问题,并且解决一个问题。
做教师是辛苦的,然而,能处在一个时时可以学习,不断反思自我、提升自我的环境中又是何其幸运的。反思使自己不断地蜕变,从而化蛹为蝶,传播知识的花粉,培育祖国的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