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郑州市第十九高级中学网站

  • 校园精神:仰望星空 崇尚实干
  • 理念:发展教育
  • 校训:诚毅朴雅
  • 培养目标:健康 健美 健全 高雅 高贵 高尚
课题研究

教师在教学中是学习者、创造者、引导者、合作者和欣赏者 化学组 王仓

发布日期:2007-12-20

教师在教学中是学习者、创造者、引导者、合作者和欣赏者

化学组  王仓

 

我认为在化学教学中教师一定要转换自己的角色,从“传道、授业、解惑”者,改变为学习者、创造者、引导者、合作者和欣赏者。

一、如何转变自己的角色

1、由管理者变为引导者,由居高临下变为“平等中的首席”

教师应该是“导师”、“教练”。教师应有充分的民主意识,把学生看成独立的“人”,发展的人,应该“蹲下身”去与学生平等对话,与学生进行心灵沟通,做平等对话的首席发言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

例如在化学实验课上:是教师教一步、学生做一步,还是学生自行设计实验、在实验中探究问题?教师应该在学生设计、实验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或出现偏差时,及时出现,点拨、指导、协调,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使其掌握学习策略、研究方法、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当学生兴趣盎然时,教师应及时引退,不能越俎代庖、包办代替。

2、开放和谐的课堂氛围的创造者。

教师帮助学生建立一个宽容的、持久性的、容易接纳的课堂气氛,努力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形成持久性的学习兴趣。

课堂经常从学生身边熟悉的物质和现象入手,提出问题。例如:呼出一口气,你能看到什么现象?一个演示实验做完后,会问学生:你有什么问题?你的感受是什么?你又能用刚刚得出的结论来解决什么问题?在黑板上写出“三气”与生活的关系,问学生:你又能想到还有什么物质与生活的关系紧密相连?学生对这样的问题很感兴趣,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课堂的气氛立刻活跃起来。智慧的火花就是在这样的氛围中不断迸发而出,也许这就是学生通往成功道路的关键一步。

二、转变自己的教学方式

师生在交流、合作中实现成果共享。

例如在讲二氧化碳性质时,我打破了以往由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到化学性质,再到用途的教学顺序,而是先问学生:“你对二氧化碳知道多少?无论什么请大胆说出来。”学生立刻活跃起来,从已有的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感受化学,强烈地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对于二氧化碳的性质,不再是只是记忆结果,而是通过把四个浸有石蕊的干燥滤纸分别放入醋酸中、水中、二氧化碳气体中、以及溶有二氧化碳的水中,探究出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酸。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对知识的获取是主动性的,印象特别深刻,更为重要的是训练了学生的探究能力,所以,在学习后面的氯化氢气体溶于水的原理时,学生就能迎刃而解、不攻自破,勿需教师再费口舌,这就是探究式学习的优势所在。

使每一个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并感受到了知识的价值,学生不仅探究到了书本上的知识,也探究了与人息息相关的生活中的化学。学生的自主性、主体性得到了充分发挥,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和科学态度。

1、由教师“教”向学生“学”的转变

在上化学式、相对分子质量一节课时,我事先自制了一些标签,每一个学生发一张,先让学生研究是什么意思,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每个学生都跃跃欲试,急于表现自己,也能自制标签,这样在“玩中学”和“学中玩”,把以往许多学生不爱学的和学不会的一节课轻轻松松的、快快乐乐的掌握了。

2、由面向全体学生转为面向全体与面向个体相结合

既要体现共同性,也要体现差异性。体现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多样化,允许学生发展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和评估标准,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创造条件。

3、让学生在“情境”中学

让学生在情境中学,能给枯燥的学习生活带来活力。从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实际出发,以图画情境展现,使学生亲身体验化学就在生活当中,给学生提供充分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和交流的机会,让学生主动研究充满化学的实际问题,大多数学生在获得对化学理解的同时,思维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都得到进步。在创设情境中要注意情境的生活化、故事化、现实性,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既掌握了知识,又受到人文教育。新课程使学生亲身感悟到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化学就在身边的思想。

4、让学生在“操作”中学

对学生来说,动手操作是一种以“动”促“思”、调动学生他们全身心投入学习中的一个好办法。在课堂上,要给学生动手参与的机会,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对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动手能力、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都非常有益。

例如:对蜡烛及燃烧的探究活动中。学生对蜡烛很熟悉,但对蜡烛及燃烧又了解不多,通过分组探究,由各组描述自个观察到的现象,通过比较异同,然后讨论分析,最后归纳出正确结论。通过分组探究使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兴趣得到提高,同时感触到化学就在身边,不知不觉下课的时间到了,学生们仍然意犹未尽,迟迟不愿离开教室,体验到了自主操作带来的快乐。

7、让学生在“趣味”中学

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兴趣出发,在课堂教学中创设丰富的与学生生活背景有关的学习活动,使之趣味化,可以使学生始终处于兴奋状态,从而积极主动地学习。新教材很多内容的呈现都注意体现学生的已有经验和兴趣,提供丰富的和学生生活背景有关的素材。

例如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通过趣味实验。

1)魔棒点灯。

在酒精灯的灯芯里预先放有少量高锰酸钾,将玻璃棒预先插在盛有浓硫酸的试管里(试管里的浓硫酸不要被学生看出来)。表演时将玻璃棒点在灯芯里的高锰酸钾上,即可产生火焰。

2)水变“牛奶”,“牛奶”变水。

用吸管向澄清石灰水中吹入呼出的气体,石灰水变浑,继续吹气,浑浊变清。

3)白纸显字。

预先在白纸上用酚酞试液写好“奇妙化学,源于生活”八个字,晾干呈无色,将稀氨水贮于小型喷雾器内,表演时,将氨水喷在白纸上即可显现出8个红字。

面对学生好奇、兴奋的眼神,教师很自豪地告诉学生,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这样的活动很实在也很有趣味,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感知知识,体验到趣味化学的魅力。

8、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学

提倡沟通交流,学会倾听、交谈、学会尊重别人。新教材的设计,就为我们提供了合作交流的途径。如:对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进行探究:(1)用稀硫酸与大理石的反应;(2)用稀盐酸与大理石的反应;(3)用稀盐酸与碳酸钠的反应;(4)用浓盐酸与大理石的反应。把学生分成若干组,每组4人,每人做一个实验。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再进行讨论分析得出小组结论,接着由各组发表各自意见,最后由大家讨论分析得出正确结论

作为的教师,必须努力学习、更新观念,勇于冲破束缚、开拓创新、锐意进取,转变自己角色、转变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式。                             

 

 

 

 

20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