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郑州市第十九高级中学网站

  • 校园精神:仰望星空 崇尚实干
  • 理念:发展教育
  • 校训:诚毅朴雅
  • 培养目标:健康 健美 健全 高雅 高贵 高尚
工会活动

关于“素质教育 教师发展 和谐校园”的学习思考 冯超强

发布日期:2008-02-21

 

建设和谐校园

初一  冯超强

近年来,我国为建设和谐社会花费了大量心血,和谐的声音已响彻神州大地。学校作为社会主义文化传播的重要渠道应大力建设校园和谐文化,为和谐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教师作为和谐校园的建构者,应科学、艺术地处理好与学生、学校、校园之间的关系,把和谐文化内化为自身素质从而促进校园的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

一、教师自身的和谐发展

教师这项职业被媒体评为“21世纪最不和谐的三大职业”之一,这似乎是给教师们涂上了悲壮的色彩,但悲壮的同时却是对教师究竟该如何发展的追问。

一个内心热爱自己事业的人,不管外界看来多么辛苦,他本身并不会因为付出辛劳感到疲惫,相反会感觉充实与幸福。一名优秀的教师对教育定然怀有一颗赤子之心,并在教书育人中体验着劳动的快乐,工作便是他快乐的源泉。当然,也有小部分教师,随着时间的流逝,岁月的磨砺,积极性下降,开始懈怠、开始抱怨,产生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其自身停止了对理想的追求、忽略了工作过程中产生的成就与欣喜。所以,我们只有在工作中寻求能够带给我们快乐的“活水”,教师自身的和谐发展才会在持续中永久。

“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必须具备一个健康、阳光、向上的心态,能够全面把握不同阶段

的学生的心理变化,并且能够引导学生快乐地学习,健康地成长,因此,教师的工作重心应该从讲授转向引导,引导学生把自己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出来。一位优秀的教师他不仅要成为学科上的专家,更要使自己的知识面不断拓展,努力使自己成为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人才,是教师的同时又是心理咨询师、健康顾问等等。可见,新时期的教师专业性更强,社会对教师的要求标准会更高,我们只有汲取新知,把握规律,让读书学习成为一种习惯,在读书中改变自己,才能做一位合格、快乐的人民教师。

二、教师是和谐校园的直接建设者

   名校之所以为名校,是因为有自己的特色,有明确的办学方向,并且有许多优秀的教师始终如一的按照已定的目标不懈地奋斗。一个学校的教师团队如果人人都有斯巴达勇士的精神,那么这个学校就会无坚不摧,定能呈现和谐、鼎盛的局面。

“学校和谐发展,匹夫有责”,每一位教师都要牢记学校的办学理念,以素质教育为核心,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主线,有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当然,和谐校园并非一团和气、表面浮华,更不是强行一致、高度统一,它是要求教师们根据学生实际合理开展工作,允许各抒己见,目的在于求同存异,从而实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同时,教师要有“合作共赢”的团队意识,通过年级组、教研组的各项活动建立和谐的团队关系,这样更有利于自己聪明才智地发挥,更有利于和谐校园的建设。

  建设和谐校园,教师必须明确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教师不应该是学生分数的推动者而应该是学生快乐成长的引导者,学习本身是人的天性,不应该成为孩子的负担有时甚至让他们产生惰性。因此,教师在处理学生与学习的关系时要抛弃那种以分数为中心的理念,树立学生作为人的发展观,这样才有利于和谐校园的建设。

三、校园点滴促和谐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同样,对于学校来说,要推动校园的和谐与持续发展,必须深入贯彻“校园里的一切都是为了促进人的发展”的办学理念,并使这一理念物化到校园的每一个细节。

学校要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学生为本不可停留在表面,要深入、细致地了解学生的真正需求,帮助他们分析原因寻找突破口,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方法满足他们的要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包括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的发展,切忌顾此失彼,舍本逐末。

四、和谐校园与校园文化

   和谐校园的建设关键在于校园里的人与人之间、人与校园之间的和谐相处与共同发展。校园里的人在营造出的和谐校园里开展各项有意义的活动,并且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与文化便是校园和谐文化。因此,校园文化能够促进和谐校园的建设,和谐校园一定会富有一系列校园文化作为支撑。我校的“春日放歌”、“秋季田径运动会”等活动初步形成了自己的校园特色,它们会逐步发展成为校园文化,从而成为和谐校园的一面旗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