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 构建和谐校园
初一分校 徐海洋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和谐社会”的概念,意义重大而深远。社会的快速发展需要和谐,同样学校的发展也需要和谐。如果我们把和谐校园比做高耸入云的参天大树的话,那么优美和谐的环境就是这棵大树的根本,良好的校园人际关系就是它的枝叶,而丰富的校园文化,就是它的精髓所在,灵魂所在。
什么才是和谐的校园呢?我认为首先要有优美和谐的校园环境,让学生从进入校园的那刻起,就感到美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总觉得眼睛不够用,学生会在如此优美的学习环境中受到美的熏陶。我们十九中地理位置优越,虽然校园不大,但绿草如茵、鸟语花香,构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当然,光有优美的自然环境还是不够的,优美的环境还包括师生共建的人文环境。君不见宣传栏中粘贴的一幅幅金榜题名的学生的照片,他们是学生追求的目标;一篇篇精美的学生作品是同学们学习的榜样。这些都渗透了十九中师生的汗水,也凝聚了全体教职工的智慧。
其次,只有良好的人际关系的校园,才能称得上是和谐的校园。
一、领导班子和谐是学校和谐的关键。建设和谐校园,领导班子既是组织者、推动者,又是示范者、引导者,没有和谐的班子就没有和谐的学校。领导班子和谐是建设和谐校园的关键。
二、教师之间的和谐是学校和谐的基础。教师之间和谐的意义在于创造一个宽松、祥和、文明、健康的良好育人环境,使人际之间处于和谐状态,同事之间感情融洽、配合默契,就能产生强大的群体凝聚力和向心力,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团结合作,有效地克服教育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和障碍,为实现学校教育目标而奋斗。
三、师生和谐是学校和谐的根本。学校和谐的根本在于师生之间的教与学的和谐。师生双边活动的和谐是学生获得知识的前提和关键。和谐的课堂是师生进行情感交流和形成良好教学氛围的基础,是和谐师生关系最直接的体现建构和谐课堂,要充分调动教师的情感和课本的人文因素去感染学生,唤醒他们的求知欲望。尊重是和谐课堂的核心,只有师生之间互相尊重,才能创造和谐的课堂教学。有了尊重,才有师生间的平等对话,才有沟通、合作的过程。教师对学生的爱和学生对教师的敬,是保证教学成功的关键。教师要从单一的传授者转变为引导者、辅导者、组织者,要看到学生思想品质的闪光点,多一些鼓励,少一些训斥;要让学生更多地体验到被人关注、被人爱护的温暖与幸福,更多地体验到自由探索与成功的快乐和自豪。
四、学校与家庭社会的和谐是学校和谐的保障。一个积极和谐的学习环境不是单靠学校就能形成的,还要依靠社会、家庭等多方面的合力作用。以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关系为主的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教育关系的和谐,是学校和谐的保障。学生在家庭教育中形成的个性品质和行为习惯,在学校教育中仍在发挥作用。家庭教育抓得好,对学校教育也会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学校要广泛利用社会力量办教育,要通过各种措施建立健全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为学生健康成长营造和谐的氛围。构建和谐校园,要靠学校和社会共同努力,学校与家庭社会的和谐是学校和谐的保障。
一个和谐的校园,还应有千姿百态、意蕴丰赡的校园文化。
没有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学生的精神世界就如一望无际的荒漠。十九中一直以来都遵循着“校园里的一切都是为了促进人的发展”办学理念,以培养全面素质的人才为目标,充分展现每个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同时注重对学生的情商的培养,如班级每周举办一次班会,对学生进行诚信、责任、孝道等的教育。还有每周一都举行的升国旗仪式,意在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树立他们为中国之富强而努力的意识。
让你我携起手来,努力创建一个和谐的十九中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