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和谐校园”的粗浅认识
初二 刘洪伟
我认为在“素质教育、教师发展、和谐校园”三者之间,素质教育是奋斗目标,教师发展是目标实现与否的关键,而确保目标准确,关键因素能成就未来,就必须依靠和谐校园的建设——这就如同古希腊神话中力大无比的英雄该亚一样,他的力量之源来自他的母亲大地女神,只有他的双脚不离地面,源源不断地力量会取之不竭、滚滚而来——和谐校园是教师发展所依赖的平台,是素质教育实践的沃土!所以,在这次思考中,我更多地关注的是和谐校园这一主题,现将自己的粗浅认识与各位同仁沟通、交流,不当之处,敬请指正。
首先,我们必须要认识到建设和谐校园意义非同一般。因为,从大方面而言,这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学校是整个社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整个国家和民族的人才具有重要的作用,所以学校应当在构建和谐社会中起骨干和带头作用,走在前面;从我们学校的最基本理念“学校的一切都是为了人的发展”方面理解,建设和谐校园是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需要。以人为本,就是要关心人,尊重人,促进人的全面健康发展,营造使师生员工身心愉悦的物质和精神环境,所以,建设和谐校园正是对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落实;
和谐,具有协调、融洽、合作等意义。所以,和谐能够凝聚人心,和谐可以团结力量,和谐可以促进事业发展。只有拥有和谐的环境氛围,学校的组织效能才能得到充分发挥,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才能得到提高,才能培养出合格的高素质人才。
曾扪心自问,你心中的理想中的和谐校园是什么样?通过查阅资料,结合自己在学校看到的、学习到的、感悟到的,确实很认同这16字,即:内和外顺、同舟共济、政通人和、稳定有序。
如何构建理想的和谐校园?个人认为在依法治校的前提下,有如下不成熟的想法,即:
一、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以师德建设为载体,突出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提倡讲团结、讲协作、讲守信等。
二、要加强管理制度的建设。古语云:“不成规矩,无以成方圆。”“以人为本”绝不是“随人所欲”,我们也绝不能用“以人为本”作为不服从管理,不遵守规章制度的借口,而是要从“人本”的角度出发,将合理有效的规章制度和人性化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这就要加强制度建设,减少随意性行为,只有这样,秩序规范才能得到强化,学校的各项日常工作才能按部就班、有条不紊地进行。创新工作机制,用制度来规范和调节各种关系,从制度上保证决策执行的质量和效率,切实提高决策执行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行之有效的制度一定要严格执行,并辅之以保证措施,这是构建和谐校园不可缺失的一环,也是“人本”管理的前提和保证。
三、要注意刚性制度约束与人性化的人文管理的和谐统一。 这一方面也是我在学校感触最深的。如上学期工作中,能体会到校长在诸如职称晋升、评先进、学校财物收支等教师关注的热点问题的做法,其良苦用心是要建立公正、公开、透明的管理机制,给予教师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全力营造正气、融洽、和谐的人际关系和民主平等、团结尊重的校园环境。所以,在依法依规、坚持原则的基础上,把各种任务、要求和教师的态度、感情、利益、发展的需要结合起来,以公平的信念创造各尽所能、各得其所的激励和分配机制,
教师人心顺,主人翁意识增强,就会自觉地把自己和学校的发展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最后,不管是思想引领、管理制度建设,还是刚性制度约束与人性化的人文管理的和谐统一,这些落实与否和效果理想与否,即和谐校园能否为教师发展提供成长平台、能否为践行素质教育培养沃土,都无法回避干部思想政治作风——这是和谐校园由理想付诸实践的关键所在!
和谐校园建设是一个长远的征程,现在所思所行仅仅是开头,继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