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依然“在路上”
初二 贺宽容
京珠高速公路上“冻”弹不得的汽车长龙,终于驶动;滞留广州火车站的数十万旅客,终于或回到远方的故乡,或在人们热情挽留下异乡过年;湖南、贵州的大部分停电地区,终于驱走了漫长黑夜——当横扫南方诸省的罕见暴雪冻雨大势渐去,就连海外的媒体也在为“中国春节突破风雪围堵”心生感佩。
这胜利,来之不易!是胡锦涛总书记脱下棉衣搬起救灾物资的朴实身影;是温家宝总理攀爬山路探访抢险职工的雪地足迹;是连续抗灾26天后殉职的开阳县李彬们的身体透支;是奋战在冰天雪地里的解放军、武警官兵和电力、交通、公安等部门员工冻伤的脸庞;更是在这场雪灾中守望相助、感动你我的普通百姓。
然而,这胜利,还只是“阶段性胜利”,容不得半点懈怠。
因为,我们依然“在路上”!
想起了我们学校,发展到今天,成为河南省“示范性高中”,一年中获得30多个奖项:“和谐中国——首届全国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百家创新学校”、“全国学校文化建设金奖”、“全国平安和谐校园”、“全国绿色学校创建活动先进学校”、“郑州市普通初中教育教学先进单位”、“郑州市普通高中教育教学先进单位”……一项项耀眼的荣誉、一块块闪亮的金牌,见证着19中的胜利,矗立起19中一座座鲜红的丰碑。它激动着19中所有师生员工的心,它使19中的学生为之骄傲,它使19中学生的家长为之自豪。它在教育界引起反响,它在社会上得到夸奖。
但我们在激动、欣喜的同时,更应清醒的意识到:这胜利,来之不易。
这胜利,是校长关键时刻所表现出来的坚毅和从容;是各级领导的真诚付出、相互帮衬;是班主任承受着多重压力顽强拼搏的无私、忘我精神;是
这胜利,带给了我们欣喜与骄傲,但同时也带给了我们紧迫与危机。激烈的竞争、社会的信任已把我们推向了更高的层面,我们依然“在路上”,不可掉以轻心。有句话说得好“有所畏才能有所作为”。这里所说的“畏”,不是惧怕、怯懦,也不是畏首畏尾、缩手缩脚,而是一种敬畏。敬畏,即敬重又畏惧。它是一种庄严感和神圣感,使头脑清醒、态度端正的一种体现。只有长存敬畏之心,才会时刻有一种如履薄冰的感觉,自觉严格要求自己,保持正确人生航向。
对学校胜利心存敬畏,就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时刻与学校保持一致,为和谐校园多出一分力,多献一份策,不做有损于学校利益、学校荣誉的事;对工作和事业心存敬畏,就要时刻不忘肩负的责任和使命,努力创造经得起学生、家长、社会检验的业绩。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具备了这种精神,就无愧于党和人民的培养,无愧于自己的良心,就会把全部心思和精力用到工作和事业上,兢兢业业、精益求精,永不自满,不断交出让党和人民满意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