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郑州市第十九高级中学网站

  • 校园精神:仰望星空 崇尚实干
  • 理念:发展教育
  • 校训:诚毅朴雅
  • 培养目标:健康 健美 健全 高雅 高贵 高尚
工会活动

关于“素质教育 教师发展 和谐校园”的学习思考 朱楠

发布日期:2008-02-21

 

读我校年工作计划有感

初二  朱楠

  学习了我校的学年工作计划,我的感触很深。根据新学年的总体指导思想“端正思想态度、强调责任效率、真诚爱生爱校、共建和谐校园。”我把自己的一点感受总结如下:

一、    素质教育是主流。

素质教育的改革,对教师和学生而言都是一个机会。教师不再是只教书的教书匠,学生也不再是只会学习的机器。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差异因材施教,在备课的同时,多去想办法来吸引学生,而不单单只传授课本知识。这样的话,教师职业倦怠的问题就会减少很多。而且素质教育能使教师真正培养全方位的人才,不仅仅是知识型的。学生的特长能够很好的发挥出来,让学生真正从自己的兴趣出发,在学习中体验学习的快乐。

二、    教师发展是根本。

每个学校的成功都离不开教师的发展。教师要不断的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心理素质和自己的品质修养。自身的业务素质提高了无疑给学校注入了能量,让学校的教学水平得到快速的提高。心理素质让教师顺应潮流,能够更好的处理各种问题。而品质修养则会给学校带来荣誉,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的言行举止。

教师的成长既是教育改革的依托,又是教育改革的动因。教师发展计划着力解决教师的成长问题。其基本思路是相信教师、尊重教师、依靠教师、放手发动教师、合理组织教师,利用多种形式、创设多种条件和机会,为教师提供一个自主成长的空间,促使教师自我成长,并以此作为学校的重要福利。为此,学校应改变以往在对待教师成长问题上的管教和不信任态度,逐步减少对教师的行政指令和干预,竭力在减轻教师工作的心理压力、确保教师的专业自主的条件下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三、    和谐校园是我们的目标。

和谐发展的人像一颗种子,只有在和谐的校园里才能孕育出来。如果把和谐的校园比作一棵参天大树,那么我认为,优美和谐的环境就是这棵大树的根本,良好的校园人际关系就是它的枝叶,而丰富的校园文化,就是它的精髓所在,灵魂所在。

当然,校园环境不仅包括自然环境,还应当包括师生创造的人文环境。一帧帧醒目的优秀学生照片、一篇篇精心挑选的佳作都可以融入校园环境的建设。尤其当校园环境浸透着每个师生的汗水,凝聚了每个师生的智慧,就更能激发每颗心灵的自豪感和对学校的热爱之情。只有良好的人际关系的校园,才能称得上是和谐的校园。教师对学生无私的爱是师生关系融洽的前提。教师只有真诚地爱着学生,真切地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才能赢得学生的尊敬和爱戴,学生才能在和谐的校园里健康成长。

一个和谐的校园,还应有千姿百态、意蕴丰赡的校园文化。没有丰富的校园文化,学生的精神世界就是空虚的,毫无生气的。学生不是流水线上的产品,而是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人;学生不是学习的机器,考试成绩不应成为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新课程标准提倡多元化评价,我们就应该看到每个学生的长处,让学生的个性如春天的枝叶一样无拘无束地伸展。在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下,我们附中处处为学生创造展现个性和特长的舞台。所以,我们要不断的完善自己来完成我们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