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我的“三个面向”
初二分校 杨卫平
1983年9月,邓小平同志为北京景山学校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我们简称为“三个面向”,如今,25年过去,当我认真学习我校2007—2008学年工作计划,对学校学年工作的主题思想“端正思想态度、强调责任效率、真诚爱生荣校、共建和谐校园”,作进一步的思考和领会的时候,我感觉到,我的2008,也要有“三个面向 ”。
一、 面向学生,培养素质。
2007年,我最欣慰的事情就是,和学生之间的关系融洽,十分和谐。平心而论,我所带的两个班,学生成绩并不好,我在着急忙慌的同时,也常有功利之心,但渐渐我发现,老师的功利之心,只能把教育教学弄得更糟,几次深思之后,我换了一种心态,用超越分数的心情,去欣赏孩子,热爱孩子,引领孩子,每一次考完试,不管我们的成绩是好还是不好,我都会诚恳地对孩子们表示感谢,感谢他们的成长——我的付出有了回报,孩子们的心离我近了,他们登陆我的博客,关注我的生活,在意我的悲欢,和我一起分析成功或者失利的原因,和我一起制定成长的计划。他们还发动家长关注我的博客,我所教的八年级二班王睿本身并不是一个出色的孩子,她爸爸在彻夜不眠读完我的二百多篇博文之后,感动得流下眼泪,他对自己的女儿说:“你有这样的语文老师,真是福气!”在爸爸的启发之下,王睿也开了博,经常在网络上与我切磋作文之法,功夫不负有心人,王睿的写作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在她的影响之下,两个班的孩子有不少人开了博,写了博文和我交流。我们的成绩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最令我开心的是,我的学生思路开阔了,学会创作了——孩子们由最初的怕作文,到现在的爱写作,乃至自主写作,这是真正的素质提升,会给他们的成长带来长久、丰厚的好处,这也激发了我的探索和研究的意识,2008,我要在这个方面进一步开展行动研究,让我的学生2009年从我这里毕业的时候,不仅仅带走知识,更带走能力和素质。我想,我们培养学生,其实更多的是让自己遥望他们的未来,而不仅仅是眼前的考试分数,只盯着分数,会灼伤老师的眼睛,也会降低孩子的能力和素质,会降低他们成长的质量。
二、 面向学校,心心相印。
2008年,是我来到这个学校的第4个年头。当初,我来到这个学校,就是因为这儿有我向往的人文关怀,有创新的精神,有改革的氛围,在这里工作了几年,我的感受更深,这里的人们,勇于拼搏,敢于挑战,不怕吃苦,勇往直前,这些都在时时鞭策着我,促进着我,在这样的环境中工作,我的2008,只有精心备课,细心上课,真心爱学生,热心对家长,诚心待同事,赤心爱学校,倾心献智慧,和大家一起,共建和谐校园。
三、 面向自己,谋求发展。
2008,我的不惑之年,也应该是我的发展之年。在网上,我10年前的学生给我取名叫做“鱼”,一是鱼能益智;二是鱼不流泪,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连眼皮都不眨一下;之前的几年,我忙于适应新的环境,个人发展没有什么新突破,如今不惑之年,所谓成败得失,也都是经历过的,也都是越看越淡,但,这并不意味着就此懈怠止步,而是要以淡然平和的心态,再次向着自己教育理想出发,不再顾盼成败得失,只会更加潜心专注—— 2008,我把自己的博客更名为“海阔凭鱼跃”,也许,“沉鳞竞跃”是一道很不错的风景,不管付出多少代价,能创造风景,终归是幸福。
希望,当我跨进2009的门槛,回望2008,面向学生,面向学校,面向自己的时候,我都可以无悔,无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