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和谐校园
初三 石俊民
一、建设和谐校园的意义
1、建设和谐校园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学校是整个社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整个国家和民族的人才具有重要的作用,所以学校应当在构建和谐社会中起骨干和带头作用,走在前面。
2、建设和谐校园是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需要。以人为本,就是要关心人,尊重人,促进人的全面健康发展,营造使师生员工身心愉悦的物质和精神环境,所以,建设和谐校园正是对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落实。
3、建设和谐校园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只有拥有和谐的环境氛围,学校的组织效能才能得到充分发挥,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才能得到提高,才能培养出合格的高素质人才。
二、建设和谐校园的特点
1.不再遗忘学困生
以前社会对好学校的评价,主要看这个学校出了多少优等生,这个学校的升学率有多少,这使得老师把注意力都放在有潜力的优等生身上。和谐校园的评价机制能够兼顾学困生的发展能力,关爱弱势学生,实现差异发展,把他们的发展作为一个校园是否和谐的重要标准,真正实现教育的公平。
2.不再信奉为师者的绝对尊严
几千年来,师道尊严是不变的理,天地君亲师是永久的格。这就使得旧时的师生关系相当的不平等。演变到现代,师生之间的冲突屡屡见诸于报章。而和谐校园提倡的建立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的核心在于平等。教师是知识的载体,传道、授业、解惑是教师的职责和义务;而学生是求学的主体,他们有思想、有个人意志的和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没有学生积极主动的配合,教育就不能成功。教学相长,才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所以师生关系是良师益友关系。学校和教师的作用就在于通过积极的引导,并给予学生充分的选择余地,以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启发学生刻苦学习和钻研,使他们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全面发展”就是这种新型师生关系的最好注解。
三、建设和谐校园的措施
要加强管理制度的建设。古语云:“不成规矩,无以成方圆。”建设和谐校园就是要加强各项管理制度的建设,坚持依法治校,从严治校。建立健全的、专业化的管理机构,以和谐的理念和方法激励教师主动发展。
学校要以教师发展为本,制订出校本教研、校本培训的近期、中期和长远发展目标。要全面、发展、辩证地看待教师,承认教师客观的差异,公平调控差异。对有学识、高水平、爱提不同意见或有小毛病的教师,不求全责备,以尊重人、激励人、关爱人、发展人为前提,为每个教师的智慧和才能的发挥创造机会和条件,营造平等友爱、融洽和谐的人际环境,创设民主、积极向上的学术气氛。支持教师学历进修,分批选送教师参加业务培训,给教师乐业的空间、发展的空间、创新的空间,发掘教师的潜能,激发教师的内部动力。同时,大力培植群体精神和群体意识,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帮助教师牢固树立敬业的精神和乐业的态度,开展“立高尚师德,树教育新风”“增强责任感,做学校主人”活动,撰写师德论文,让教师自我评价和反思,最大限度地化解各种矛盾,以保护校园的和谐稳定。
教师要注重自我内化的和谐,应从自身的道德修养、思想观念与心理要素等内在道德环境诸因素探讨内化发展和谐关系,增强专业技能与实践技能的和谐统一,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做个和谐的人。弘扬正气,遵章守纪。要做到对人对事客观公正,实事求是。提倡执行规章的自觉性和勇于维护规章制度的正气行为。加强学习,完善自我。要努力学习业务知识和各项技能,提高自身素质,为优质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开拓创新,优质教学。坚持“学生第一、育人育才”的宗旨,对教育事业做到有心、耐心、细心、热心,努力为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做出贡献。顾全大局,爱岗敬业。提倡乐于奉献、顾全大局和互助协作的团队精神。认真履行岗位职责,积极主动、吃苦耐劳、各尽其能,优质地完成每一项工作任务。和谐相处,团结友爱。同事之间做到互相尊重、互相理解、诚信友爱;提倡互相谦让、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积极营造健康、宽松、和谐的工作环境,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和谐处理教与学过程中的矛盾,在教学过程中追求以人为本,能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能调动学生的主体积极性,本着尊重、关心、理解、信任学生的前提,树爱学生之典范。
建设和谐校园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成为一个大写的“人”。要达到这一目标,我们就必须树立生本思想,完善教育设施,建设和谐的校园文化,开发教育资源,为学生搭建展现风采的舞台,使学校成为学生成长和发展的乐园。
引导学生自主管理,建设和谐班集体。如:学生干部采取学生自主竞选的方式产生,实行任期轮换制,激发其竞争意识和民主参与意识;制定学校德育常规,设立学生会和文明监督岗,开展“一帮一”“手拉手”等活动,让学生把自己的行为置于学校和班级同学的监督下,使学生在各种活动中认识自我,在管理中调节自我,在学习生活中完善自我,养成宽容、谦和地对待他人,和谐地对待自然和社会的人格素养,形成友爱诚信、和谐奋进的班集体,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培养学生积极的人格。通过学校积极有效的培育,学生懂得发掘和欣赏周围美的事物;懂得人与社会的和谐,遵从社会整体价值构成的和谐,包括社会人际关系的和谐,社会内外和谐、上下和谐和长幼和谐等,个人与社会、个体与集体是统一的,个性的全面发展只有在集体中才能获得真正的实现;懂得自律与管理的和谐,知道接受管理的过程,不仅是接受来源于学校的管理和规范,也是发展自己、完善自己,不断满足自身需要的结果,而且自己通过参与学校的管理,也具备自主、自决、自择、自律的能力;懂得关注身边生活上有困难、心理上有困惑的同学,尽心尽力帮助他们排忧解难,为同学服务,情系同学,无私奉献,互助互爱。
总之,构建和谐校园,是教育规律的体现,是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需要。构建和谐校园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性工程,是一个需要随着教学、科研和学校的发展而不断推进的过程,更是一个长远的征程和永恒的主题,需要全社会尤其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全面参与,不懈努力。构建和谐校园,现代教育新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