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 建 和 谐 校 园
初三 周 艳 艳
构建和谐校园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胡锦涛同志强调指出:“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的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社会理想。”学校是整个社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整个国家和民族的人才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所以学校应当在构建和谐社会中起骨干和带头作用,走在前面。
学校是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央提出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学校同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一所学校,只有和谐才能发展,也只有和谐才能不断创新,才能培养出符合未来社会需求的新型人才。那么,我们应当如何构建和谐校园呢?
首先,要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在一所学校,人际关系主要由领导和教师、教师和同学、教师与教师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构成。构建和谐的学校人际关系,校长是关键。校长要有高尚的情操,光明磊落,以德服人,要相信学校里的每一个人,相信每一个教师都是为了搞好教育工作而来学校的,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是为了搞好自己的学习而来学校读书的。在信任的基础上再考虑学校的人际关系。人际关系说穿了就是一种心灵与心灵的关系,所以校长要善于沟通心灵,要用光明前景激发人心,用真情关怀温暖人心,用坦诚相待交换人心,用人格魅力“征服”人心。校长
其次,要构建和谐的学校教育体系。学校的中心任务是教书育人,构建和谐优化的教育体系成为构建和谐学校不可或缺的方面。构建和谐优化的教育体系,就是要按现代教育的要求,让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健身、学会学习、学会关心。学会生活,这就要求学校要加强生活实践教育,提高学生生存素质,拓宽劳动教育内涵,加大科技含量,传授科技知识,训练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自主、创造、竞争、合作的个性品质。引导学生会欣赏并享受美好的生活,达到“生活与生存的和谐”。学会健身,就是要注重活动课程的实效,提高活动课教育质量,培养学生敢于竞争、竞技的个性品质和健康坚定的人格,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完美的心理素质,以提高学生身心素质和审美素质为主体,引导学生“学会健身”,达到“训练与锻炼的和谐”。学会学习,重点是研究学法,改进教法,精讲精练,优化教学过程。以网络技术为平台,全面提高师生的信息素养,以“做中学”为基点,努力培养师生科学探究的能力。通过眼、手、脑、口等感官的同时使用,激发兴趣,引导思维,探究问题,走自主创新性学习之路,引导学生“学会学习”,达到“施教与求知的和谐”。学会关心,是要弘扬人文智慧,以人为本,张扬个性,尊重人格,关注心灵的共鸣。师生以尊重关心为前提,体现为以“关爱、宽容、和谐、共生”为宗旨的人文素质特征,着力从人心、人格、人性、人生等四个方面推动师生的教育实践活动,并在活动中共同提高。通过创设的情境和教育机智,大力弘扬自主、创造、竞争、合作精神,让学生在优良的人文环境中潜移默化地“学会关心”,达到“管理与自律的和谐”。
再次,要构建和谐的校园环境。校园环境是指各种影响人的教育因素的总和,主要由校园自然环境、物质环境、人际环境、观念环境及周边环境等组成。和谐的校园环境能对学生起到独特的、其他教育方式难以替代的作用,学生能从环境中习得。与教育有关的自然环境,包括校园的花草树木、空气质量、声音和光线等。校园的物质环境则指校舍建筑、图书资料、仪器设备和其他一切有形的教学设施。舒适、幽雅的自然环境和卫生、安全的物质环境,使得师生们神清气爽,心情愉悦,能更好地投入每天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学校人际环境是无形的,即我们前面提到的人际关系。它和以观念(最重要的有价值观念、审美观念、文化观念等)为因素构成的环境,最不容易把握。观念环境的影响力取决于它附着于群体而又影响个体的程度。通俗一点讲,这就是所谓的校风问题。当某种观念在师生群体中的附着面很小时,也就不成为“风”。校风的核心是学校经过一定时间的积淀、整合而形成比较稳定的观念系统、信仰系统、目标系统等。以上四类,一类和二类是物化环境,三类和四类属于人文环境。实际上,在物化环境中也可以反映出人文观念,而人文观念也需在物化环境中生成。学校是个小环境,社会是个大环境。我们这里所说的周边环境,即指社会大环境。这个周边环境既有社会治安的因素,更有周边观念的影响。社会观念环境对学校的影响是很大的(有积极的,有消极的),我们在构建和谐的校园环境时,不能不加以特别的关心与思考,要充分建和谐校园论文由中国文秘资源网整理用学校所属的派出所、街道、社区的力量,千方百计营造一个和谐的校园周边环境,促进学校、教师、学生的全面发展。
最后,要进一步加强师德建设。教育是充满爱的阳光事业,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师德是教师立身从业的基础。加强师德建设,首先要增强爱岗敬业的思想。爱岗敬业是师德的基本要求,是教师职业道德的起点和前提。教师只有爱岗敬业,才能潜心钻研业务,才能备好课教好课,提高教学质量。加强师德建设,要增强爱心,要像父母对待子女一样疼爱学生,与学生建立深厚的感情。加强师德建设,更要求我们养成文明修身的习惯。学校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教师是先进文化的代表,更应当崇德慎行、尚节守廉、举止文明、仪表端庄,诚实生活,踏实做人,自觉承担教书育人的责任。
和谐可以凝聚人心,和谐可以团结力量,和谐可以发展事业。新的一年,构建和谐校园,是全体师生美好的共同理想;在孙校长的带领下,全体师生团结一心、共同奋斗,十九中会更加和谐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