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郑州市第十九高级中学网站

  • 校园精神:仰望星空 崇尚实干
  • 理念:发展教育
  • 校训:诚毅朴雅
  • 培养目标:健康 健美 健全 高雅 高贵 高尚
工会活动

关于“素质教育 教师发展 和谐校园”的学习思考 路世贤

发布日期:2008-02-22

 

素质教育之我见

高一  路世贤

 我国实施素质教育已经多年了,虽然较过去情况有所改观,可是国民对现行教育依然非议颇多。家长有意见;学生不满意;专家老挑刺;教师也喊冤。且有网络媒体呐喊助威,声讨之声不绝于耳。可见教育现状与大家的教育期望相去甚远。

那么问题出在哪里呢?下面我就自己的教育实践以及所见所感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首先,我们要把概念搞清楚。即什么是素质教育?虽然学术界对此有分歧。但大体上看法是一致的。我认为,要搞清素质教育的内涵,得先从人的完整的素质结构认识开始。人的完整素质结构是生理素质结构、心理素质结构和文化素质结构的综合。在这个整体素质结构中,生理素质结构是基础,心理素质结构是中介,文化素质结构则是核心内容。三者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共同处于一个统一的系统中,素质教育也即由此三方面素质构成的综合教育。

 那么,具体应该如何实施素质教育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步骤入手。

    第一、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正确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能够推动教育事业健康的发展;不正确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会给我们的教育事业带来损失,会给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损害。

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当务之急要正确区分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从本质上搞清楚他们的不同。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严重对立表现在教育质量观念上。应试教育把考分和升学率作为衡量学校教育质量的唯一标准,它突出了教育的选拔职能,抛弃了学校教育最基本的养成性职能;它只重视学生的卷面分数,搞分数排队,甚至优者重奖,把刺激功能发挥到最大限度。素质教育并不排除考试和升学,而是将考试和升学纳入素质教育的轨道,认为衡量学校教育质量的标准是全体学生中的每一个学生的全面素质,即通过教育培养他们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健体的本领,并在这一方面都得到既是初步的又是良好的充分发展。

关于两者大致存在下面几种错误观点。第一种是:认为素质教育就是取消考试。第二种是: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差异就是少一点活动,少一点音乐和体育。第三种: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是互相渗透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说我是应试教育我就是应试教育,说我是素质教育我就是素质教育。于是把升学率的经验改一改,贴个标签,就成了素质教育的经验。实际上,这些看法都是是从表象上理解素质教育,模糊二者之间的质的差别。实施素质教育是一场从教育思想到教育内容到教学方法的深刻的变革。要认识素质教育跟应试教育从教育思想、教育内容到教育方法,都是对立的。各种形式的同一论,都是企图回避一个不能回避的问题———教育观念的转变。所以我们首先还是要抓转变教育观念,这是我们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
    第二、建立新的评价制度。
  
我们的教育评价原来基本上是分数评价,百分制评价的优点是精确。看似公平,实则易一刀切,扼杀学生天性。素质不是考出来的,素质的提高是靠用科学的教育思想、方法去培养,去熏陶,去诱导,去推动学生主动发展的结果。不能什么都用考试去解决问题。新的评价制度,要对德、智、体、美、劳各育在评价过程里的权重,进行有效调控,以改变全面贯彻教育方针过程中的各育之间结构性的缺失,促进受教育者全面发展。新的评价制度一定要简便易行。如果太繁琐,搞很多指标,就会很难操作。太繁琐了就没有生命力,有许多地方实验以“等级+特长+评语”的模式评价学生。我认为很有创新性。
    第三、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学生是老师教出来的。实施素质教育最根本的一条是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德高为师,学高为范”这基本上概扩了一个好的教师的标准。教师首先要道德高尚,只有道德高尚的人才能使社会信任,家长放心,学生乐从。如果道德有瑕疵,水平再高也无人敢师从与他。其次要有扎实的专业素养。“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没有丰富的渊博的知识,如何教授学生,为学生答疑解惑。好的教师也是培养出来的。这需要国家的投入,社会的支持,以及教师本身的努力。近几年,国家在教育事业上的投资很大,大力发展师范教育,为师资培养提供了绝佳的外部条件。社会上重视教育的程度也逐年提高,教师社会地位也在不断上升,使越来越多的优秀人才走上了教育岗位。作为教师应该怀虔诚只心,怀忠诚之心,怀奉献之心,以学生发展为本,兢兢业业,踏踏实实,不断学习,与时俱进,为祖国教育发展,为人的发展奋斗终身。
    第四、要改革教材。

要编写出版一套质量较高适应素质教育需要的教材。目前教材仍偏难偏深,内容过多,学生负担过重。要对现行教材进行必要的精简、第一,增强课程意识,使用好义务教育新教材。以教学为中心是学校教育的本质特点。素质教育理应更重视教学,更强调发挥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充分发挥教学内容的全面性、教学形式的多样性、教学时间的充裕性等优势,以发展学生德智体美劳以及个性交往等各方面的素质。同时,更注重发展学生的内在因素,如:动机、兴趣的培养、激发,情感、意志、品质的形成、发展等。第二,优化课程结构,其中之一是加强活动课程建设,精心组织和设计活动课。要在发展学生智力的同时,推动学生良好个性的发展。那种活动课程主要是选拔部分文体、科技尖子进行表演、亮相、获名次、得奖的认识,实是对素质教育的严重误解。第三,安排选修课程,如:电脑、航模、摄影……要增加知识的科技含量,以提高学生对于现代生活的适应性。第四,重视隐性课程,就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给学生提供一个优美的校园环境,创造和谐的人际关系。第五,建设好地方课程,根据当地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文化水准,编制体现社会特点、具有浓厚乡土味的地方课程,以培养学生的乡土感情。
  
总之,素质教育是一项伟大的工程,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实现的。它需要我们不断的改革,摸索,创新。需要我们饱满的热情,需要我们集体的智慧,需要我们不懈的努力。这是新时代的万里长征。屈原曾说过:路漫漫,起修也远,吾将上下而求索。每一位教师都应以此为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