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教师自身发展的几点想法
高一 吕新红
在当今社会和组织中,人们日渐依赖知识进行工作,而不是依赖技术。知识有一个不同于技术的本质特征:技术的变化相当缓慢;而知识则不同,它可以自我更新。新知识可以取代旧知识,使旧知识变得陈腐,而且这种更新的速度极快。假如一名教师3到4年没有进行任何的学习或继续深造的话,他就会被时代淘汰。这一方面表明:我们过去学习得来的知识和经验储备,对于现在的生活和工作已经不敷所需。另一方面表明:在漫长的人生周期内,人也会改变。我们会有不同的需求、能力和远景目标。因此,教师也需要“自我发展”。
首先,让学习成为需要。教育的发展在于不断创新,教师自身素质的增强,业务水平的提高在于不断的学习。知识总在更新,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 解决方法也很容易,就是不断升级知识,通过持续学习跟上知识更新的脚步。持续学习容易让人觉得仅仅是量的积累,就像我们用Windows的Update功能,今天打上一个补丁,明天又接着一个新补丁。而“自我发展”,也许会带来质的飞跃,好比抛弃Windows,改用苹果的麦金塔,或者投入到Linux阵营中去。在信息时代,对教师来说获取知识不是问题,选择要获取什么知识才是问题。面对层出不穷的教育新概念,也许应该静下心来读读《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等老书。与其整日整夜在浩如烟海的博客中,把自己折腾到头晕,还不如躺在公园树荫下读几页《爱的教育》余香满口。选择获取什么知识,以及获取知识的方法,都要以教师自身的发展的要求而定。知识是宝库,也是迷宫。定位准确,方法得当,就像南巡的大雁,总能达到自己的目标;如果率性而为,那就是一群无头苍蝇,就算累得精疲力竭,还是找不到正确的方向。
其次,要充分利用网络。网络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的教育事业也要紧跟时代步伐。教师已从单纯的教书匠向专业型的人才转变。教师不单单只是会教学,未来的教师需要有丰厚的教育理论的底蕴,能对自己所教的学科展开课题研究,不断实践,积累更多的教学经验,有更新颖的教学方法,会写各类的总结和调研报告等等,向全面发展的人才靠拢。教师要会熟练地运用信息技术,会运用现代化的工具查找资料,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增加知识的储备,做一个真正博学多才的人。同时还要会在网络中积极寻找各种各样新鲜、有用的教学素材,让课堂变得丰富多彩,让学生学得津津有味;利用网络中漂亮的图片制作一些简单的课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学得更快乐。平时,老师要善于加强相互之间的交流,建立个人网业,在研修网上互学互长,不断提升自己个人业务素质和教学水平。我想,教师一定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在全球信息化的今天,我们要掌握多种网络学习技能,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养成网络学习的习惯。这样,才会在网络时代中游刃有余。
第三,要打好新课程下的教学基本功。作为教师,要自觉研究新课程的理念和课程理论的宏观发展趋势,优化自身的课程理论素养。新课程融入了许多现代教育的新理念,如果教师对新课程观念缺乏透彻的理解,就难以把握好课程标准和新教材,就无从谈起教学方法和学生学习方法的改变。教师在充分解读教科书的基础上,有责任对已审定使用的教科书做出适当的“剪裁”,从“教教科书”转向“用教科书教”。也就是说,教师依据特定的地方情况、学校情况、学生情况以及自身情况对课程进行适当的取舍、增删,依靠自己的教育智慧做出富于针对性的设计,力求避免盲目照搬统一的课程计划而忽视特定的教学情境和活生生的“人”。教师必须改善和优化整个教学流程,使每个教学环节和片断都充溢生机和活力,使学生最大限度地突破知识体系的束缚,而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尊重和张扬。
第四,转变角色,实现定位。课程的综合化必然要求教师具有多门学科的知识基础和多方面能力的综合能力,教师应由“单一学科型”向“跨学科型”转变。单一型的教师无法适应新课程的教学工作,教师必须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成为综合型、通才型、跨学科型的教师。因此,教师必须把自己培养成为善于学习的人,追求知识的博和专,同时要关注科学技术的发展变化,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其外,教师还要培养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善于把自己的学习与教学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努力改善自己的教育方法和艺术。
作为教师,要不断地学习。学习首先是为了满足作为一名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是为了满足自身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其次是为了满足学校发展的需要,为了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或者用更易接受的说法,学习是为了满足学校发展、学生发展、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要真正学到点东西,了解些知识,掌握些技能,学会些方法,更要提升理念,更好地为学校服务、为学生服务,同时为自身的发展奠定更好地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