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学与素质教育
高一 杨惠敏
近年理科生比例逐渐下降,这里有社会大环境的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物理课的 “深、难、重”,不少学生怕上物理课,怕物理教师。物理学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学科,发展到今天,已经深入到各种产业和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在生活中到处都能碰到物理问题,可以说,没有物理学就不会有我们今天的文明生活,这一点没有争议。现今的中国教育体制和高考体制,都知道存在一些弊端,却不可能有较快的、较大的改变。鉴于这种背景,从事教育教学的教师们,就要多动脑筋,努力做到素质教育与升学教育的双赢。素质教育中的心理教育,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教与学中越来越得到足够重视。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的态度的体验。教师和学生如果没有一种情感上的沟通,传授知识和接受知识就很难收到应有的效果。因此在教学中创设良好的情感氛围对学生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积极丰富的情感能促进认识过程、意志过程,使个性品质得到全面发展,同时也指引和维持着师生的教学行为,排除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障碍,是高质量完成教学任务的必要保证。可以说,“情感”就像物理中的“场”一样存在每一节课的始终,影响着教学认识活动的进行。
我在平时的物理教学中是从如下几个方面来创设情感氛围,从而优化教学效率,使学生喜爱物理。
一、增强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
新课标倡导"使物理贴近学生生活、联系社会实际"。在讲解时间、时刻及速度概念时,我播放了刘翔在雅典奥运会上以12秒91的成绩夺金录像,学生对此兴趣极大,心情愉快地进行理解学习。通过组织参观、讲座、科技制作、兴趣小组等课外活动也是培养兴趣的有效手段。在讲授《动量》时,我动员全级参加了“水火箭比赛”及“鸡蛋碰地球设计大比拼”。在学习《万有引力定律》时,我及时给同学们播放《人和宇宙》的科幻片等,这些课外活动既有利于因材施教,发展特长,也有利于开阔视野、发展智力,特别是发展学生的创造力。研究表明:有兴趣的学习不仅能使学生全神贯注,积极思考,甚至会达到废寝忘食的境地。人在浓厚兴趣的状态下所学习的知识,常常掌握得迅速而牢固。爱因斯坦说:"对一切来说,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它远远超过责任感。"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也认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其理亦源于此。
二、教师应有快乐的情绪和饱满的精神
教师的情绪极易感染给学生。当教师面带微笑,怀着喜悦的心情走进教室教学时,学生会倍感亲切,快乐之情油然而生,促使学生思维活跃,师生默契融合,有效地接受新信息的输入。正如赞可夫所说:"如果教师本身就燃烧着对知识的渴望,学生就会迷恋于知识的获取"。我习惯在上课前20分钟重新熟识讲义,使自己的情绪状态始终处于饱满,振奋。只有这样,才能更有效地感染学生,使学生的情绪也兴奋起来,课堂气氛也就随之充满生机和活力,达到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目的。
三、让学生体验成功
新课标提倡“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心理学的研究认为:人有一种自我实现、承认、取得成功的愿望和需要。在教学中我对全体学生一视同仁,对不同层次、不同特点的学生分层施教。我注意设置教学内容的层次和梯度,创设更多的条件,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上的成就感。在高中三年一盘棋布局中,我建议高一、高二备课组老师要把教学要求压得低一点,考试题目要易一点,教学内容要严格控制在必修本以内,以保护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情感,千万不能根据高考要求,过早补充内容企图一步到位,其结果往往适得其反。我曾在《力》一章后添加"物体的受力分析"内容,并配以比较复杂的弹力和摩擦力的分析,结果不仅多数学生没掌握,而且严重影响了后续学习的积极性。后改为在《牛顿运动定律》之后进行受力分析训练,学生便容易接受。
四、创设学习物理的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情感
每一个教育和教学过程都是在一定的情景中发生和发展的,一堂课的成败首先取决于学生听讲的情绪。物理学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精心设计的观察实验活动乃是课堂上创设学习物理情景的最有效手段。如新课《机械波》教学中,我让十多位同学头顶颜色球排成一行按先后顺序蹲下站起,在DV回放中,全班同学都笑了。就在这愉悦的笑声中同学们深刻体悟了机械波传播的特点。又如讲"反冲运动"和人造卫星时,我用录像片展现我国长征二号火箭发射"神五"、"神六"的情境,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及爱国热情,使学生在接受认知信息的同时接收相应的情感因素的传递,彼此产生良好的情感体验,从而达到以情促知,情知交融的教学效果。
五、落实三转五让,体现自主学习模式
新课标强调以弘扬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为宗旨的自主学习模式。心理学实验也证明:人们一般能记住自己阅读内容的10%,自己所听到内容的20%,自己所看到内容的30%,自己听到和看到内容的50%,在交流过程中自己所说内容的70%。在教学设计时,我坚持“三转”、“五让”,深受学生欢迎。“三转”是指在课堂教学要实现三个转变,即“变注入式教学为启发式教学;变学生被动听课为主动参与;变单纯知识传授为知能并重”。“五让”是指“在课堂教学中能让学生观察的要让学生观察;能让学生思考的要让学生思考;能让学生表述的要让学生表述;能让学生自己动手的要让学生自己动手;能让学生自己总结的要让学生自己推导结论,教师不能包办代替”。如学习《简谐振动中力与能量关系》时,我先让学生填写课后练习2表格(全振动各阶段动态变化),由实物投影仪放映某同学杰作,让同学自己评、他人评、相互评,在同学们激烈争辩中,各量关系深深印在同学脑海中。
六、利用美育因素,进行美感教育
美育对于学生形成完美的心理结构,养成高尚的品德和情操,实现全面、和谐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物理学察物究理,研究客观世界的秩序,它是真的、善的、美的。物理科学美主要是一种内在的美,它具有和谐、奇异、简洁等特点。物理规律美充分体现了多样性的统一。牛顿运动定律,把力和运动(经典)统一起来了;万有引力定律,使天上人间成为一统天下;动量守恒、能量守恒定律,纵横于宏观世界与微观世界。白光通过三棱镜后,呈现美丽的七色光带,这七色光带再通过三棱镜,又统一为白光,真是集和谐、奇异、简洁为一体。高中物理中的对称比比皆是。力学中有运动对称(如简谐振动)和力的对称(作用与反作用);电学中有对称电路、对称定则(左手定则、右手定则);热学中,熔解与凝固、升华与凝华;原子物理中,裂变与聚变,粒子与反粒子等等。物理学家们勤奋工作、实事求是,视苦为乐、顽强不屈,坚持真理、献身真理的美德,更是使学生受到美的感染、培养美的情操的好素材。
七、批改作业时要重视品德评价的投入来提高情感教育的实效
学生作业情况是巩固教学效果的一种反映。我除了“全收全改”,从中找出作业反映出的问题外,还一丝不苟、兢兢业业地加上一些简短而有鼓励性的语言来进行简明评价。如"好","很好","不好","有进步","计算能力有提高"等;又如做错的地方不打叉,单位错了画个圈,答错了打个问号等;若作业做得比较好的学生则在课堂上提出表扬。在晚修辅导时,我主动找临界学生面对面批改作业,贴心交流知识、方法、感受。心理研究表明:人人都喜欢表现,人人都希望别人发现自己的长处。由于我积极挖掘学生作业方面的闪光点,激励其上进心和自信心,增强学生学习的动力,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正如苏联教育家赞可夫所说:“教学法一旦涉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深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创设物理课堂中良好的情感氛围,能极大地优化课堂教学效率。当然,使物理教育真正转到素质教育的轨道,是一个长期艰巨的任务,我们科学教育工作者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