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促和谐 教师要发展
高二 陈 静(体)
转眼间,我来到郑州十九中已经有半年时间了。在这段时间内,我每天都在收获着、思考着、成长着。无论是在工作上,还是生活上,我都有了不同程度的变化。在青年教师期末座谈会上,孙校长向我们青年教师提出了三点要求,这使我感触颇深。
第一,融入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在十九中这个大家庭中,我非常幸运地拥有和蔼可亲的领导,拥有和谐、有激情的年级组,拥有热情、大方、不吝赐教的教研组。是他们让我迅速地融入了十九中这个集体;是他们使我从一个刚从学校毕业的学生,逐渐成长为一名人民教师,是他们让我有了家的感觉。
第二,作和谐校园的推动者。社会最小的构成单位是人,学校同样如此。和谐校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就是人的和谐。首先,教师与学生之间应建立起民主、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师生之间应该是相互合作、彼此尊重,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教师在与学生的交流中,要做到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宽容、平等地对待学生。其次,引导同学之间建立起相互尊重、相互激励、互相学习、平等互助、共同进步的新型同学关系。只有同学间建立良好的关系,保持一个融洽、正常的交往,才能在心理上得到安全感、归宿感,才有利于自己的进步与成长。最后,同事之间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这不仅是完善人格的要求,更是实现育人使命的需要。对别人要多一点尊重,多一点宽容,多一点爱心。对自己要多一点自律,多一点自省,多一点修炼。努力形成见贤思齐、团结和谐、共促发展的良好氛围。
第三,怀着敬畏之心走近目标。懂得敬畏是一种美德。孔子曾云:“君子有三畏: 畏大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老子也说:“人之所畏,不可不畏”。人要学会敬畏,才能成长。我们要敬畏真理,敬畏权威,敬畏生命。学会敬畏的人,格外谦逊,格外知足。在不知敬畏者的脸上,我们读到的是放肆、虚伪和鲁莽。毫无敬畏之心的人来说,是不存在人格上的自我反省的。
时代的前进,教育的发展,尤其是新一轮课程改革,更加要求教师必须与时俱进,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应不断丰富自身的知识储备。必须将前沿的理论知识丰富我们的内涵,必须将反思活动贯穿学习全程,不断改进学习方法和教学行为,在反思中增强专业发展能力。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教师职业作为一种以人育人的职业,对自身提出的要求是很高的,无止境的。 所以,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们更要时刻告诫自己要追求卓越,崇尚一流,拒绝平庸,注重自身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培养善于学习、不断反思的习惯。使自己真正成长为不辱使命感,历史责任感的优秀教师,把自己的全部知识,才华和爱心奉献给学生,奉献给教育事业。我相信这也是每一个教师所追求的思想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