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素质教育”的理解
高二 何全超
有时,我真为城市的学生感到可悲。城市的繁华已经埋没了他们原始的野性与动力。面对沉重的学习负担,复杂的社会关系,缺乏群居生活和相对自由的他们,已经变得思想脆弱易怒,多愁善感,缺乏拼搏精神。而教育的目的是使人的各方面素质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那么,作为一个老师,他的任务就是发展学生的基本素质。发展学生的基本素质也有重要与次要之分。根据我对素质教育的理解,我觉得应当从以下三个方面教育学生。
第一教学生如何做人。记得临近期末时,老师都非常急,想着怎样提高教学效率,使学生考出个好成绩,但学生并不领情,常听学生说:“老师把我们逼这么紧,还不是为了多拿奖金啊?”听此,我除了气,还是气,虽然学生说的也有道理,但我想没有几个老师真是为了那一点点奖金而认真教书的。我们还不是为了为人师的责任,为了不辜负自己的良心啊,说句实在话,如果学生自己都不想学,我们所有老师都敷衍了事,我们老师也不会有什么损耗的,但我们没有这样啊,而学生却是这样看我们老师的,这怎么能让人不生气啊。最近新闻媒体有关学生和教育的事情很多,我要说的是,我们的学生在失去健康的同时,也在失去做人的道德,真不敢想,如果再这样下去的话,若干年后我们的国家会是什么样子。现代社会,一个人会做事并不能保证他事业有成,与别人的交往对人的发展起着更重要的作用。
第二是教学生如何思考。记得这样一则故事,一天深夜,现代原子物理学的奠基者卢瑟福发现一位学生还在埋头做实验,便好奇地问:“上午你在干什么?”学生回答:“在做实验。”“下午呢?”“做实验。”卢瑟福不禁皱起了眉头,继续追问:“那晚上呢?”“也在做实验。”卢瑟福非常失望,厉声反问道:“你一天到晚都在做实验,什么时间用于思考呢?”如此勤奋的学生遭到斥责,似乎不合情理,实际上大师是在传授真经啊。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也曾说过:“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这个方法成为科学家的。”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给学生一个结论,不如教会学生如何“思考”。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的意识,让学生学会思考,养成爱思考的好习惯。
第三才是传授具体知识。我们往往只记住了培根的一句名言:“知识就是力量”,却不知道培根还有另外一句名言:“知识在书本之中,运用知识的智慧却在书本之外。”素质教育所讲的知识不是高考所考的知识。高考所考的知识只是人类知识的一部分,素质教育所讲的知识是人类全面的知识。素质教育的知识不但包含做人的知识,还包含做事的知识。素质教育要求学生掌握知识以后,能够很好地做人与做事,而不是死记硬背的毫无用处。要知道,知识是死的,智慧才是活的;知识关乎事物,智慧却关乎人生;拥用知识的人只能看到一块石头就是一块石头,一粒沙子就是一粒沙子,而拥有智慧的人却能在一块石头里看到风景,在一粒沙子里发现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