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 质 教 育 实 施 与 教 师 发 展
高三 马明所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这些年来被作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化教育改革的根本性任务,提到了广大教育工作者乃至全社会面前。在寻找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上,人们也经过了一段时间的摸索、探究、试验。但很难说有什么实实在在切实可行的方法去实施,对素质教育仍在不断探索进步;素质教育实施的主体是教师,做这一名教师的我也在思考怎样去做到全面的素质教育,以及在素质教育过程中教师的发展提高。
素质教育要求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全面发展,在索取知识的同时培养能力,今天,既要减轻过重的负担,又要提高教学质量,保证一定的升学率,(因为升学率也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体现)其关键就在于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一、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要想做到素质教育全面实施,作为主体的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这才能为真正的教育打下根基。才能真正的体现在课堂中去,体现到学生的身上。改变教师的教育就是传授给学生知识,把学生的成绩作为唯一的追求的目标的思想。我想,教育首先是让一个受教育者成人,再成才。成人的关键在于思想道德的塑造,把做人的一些基本理念在课堂中渗透进来,从多方面去影响学生,从多方面去评价学生,从多方面去鼓励学生。给学生指引成人之路。只有有了良好的思想品德的学生才有可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而让学生成才需要有多方面的方法。才有多元化,对学生培养的着力点也就是不能只是一个方面,在打好基础的前提下给学生多方面的成长空间,也给予多元化的评价和激励。使众多学生都有全面发展,又有各自特色。要做到这些,教师就要先充电,拓宽自己的知识面,补充新的教学手段,学会改变对学生的一些评价理念和方式。有了教师的提高,在有了实施的可能。教师有了这些理念,教学中的变化,也就顺其自然了!教师的成长进步也就在不知不觉中体现了。
二、接近学生,挖掘学习兴趣。
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师生之间不应有很大的距离,应该多了解每一届学生的特点,和学生们的一些兴趣,和学生有一个融洽的关系,为教育营造一个好的氛围。这样才能更好的挖掘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是与学生的学习兴趣相联系,即学生学习的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佳动机。俄国教育家乌身斯基曾经说过:“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因而,在课堂教学中,无论是指引新课,还是学习新知识,都要善于利用教材上有关教学内容的特点,创设具体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有了学习兴趣,那么课堂教学可以说就成功了一半。
三、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养成自学成才习惯
我国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就说过:“教是为了不教”。要让学生不仅学会,而且:“会学”。“会学”就是要使学生掌握读书、解题、思考、分析等具体的学法,只有这样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从而能去主动积极地去学习,从而用手中有的钥匙去开启智慧的大门。这种培养学法的方法,对学生一生都是有用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摆正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地位的双边合作。千万不能填鸭式的满堂灌,而要根据学科特点,尽量让学生多动手动脚,动口动脑,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养成勤学、乐学、会学的良好习惯。
四、教师要做到“三精”教学
我校提出的精讲精练精评“三精”教学正是素质教育的有效措施。做到精讲也就对教师有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只有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才能实现精讲,这对教师是提高,对学生也是有更好的,也实现的师生共同进步。课堂练习是检查效果的;有效途径,对于课堂练习,要少、要精,有目的地、针对性,难易也要有度,注意练习的层次性,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使练习层次呈动态发展,要改变传统的、低效率的、令学生讨厌的、甚至有违身体健康的作业方式和内容。要让学生把完成任务当成一种乐事、趣事来完成,这样一来,通过练习,既巩固了所学知识,又培养了运用知识的能力,即减轻了学生的负担,又提高了学生的素质。人不只是一方面的,对人的评价也就不只是一方面的。不唯分数作为评价的依据,给予学生多方面的评价,发扬其优点。进而发挥他的积极主动性,去提高自己的优点,弥补自己的不足。也使学生得以全方面的发展。
素质教育的脚步在一步一步地向前走,作为素质教育的实施者-----教师,应该紧紧抓住素质教育的实质,提升自己的教育理念,提高自己的教育方法,提升自己的知识水平,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才能保证素质教育的顺利实施与发展,才能让自己得以不断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