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爱生命
余晓瑜
喜欢每一首柯以敏的歌曲,舒缓,节奏,不张扬,静静的,浅浅的,那感觉很好。
选一些她的歌,比如《美丽》或是《河流》,在每一个慵懒但却毫无睡意的午后抑或是不愿过早睡去的周末的深夜,靠在床头,读安妮的书,疲累的大脑可以觅到片刻的清晰与宁静。所以,我喜欢安妮。
很多时候,一页一页细细读来,在简洁、清冷、细腻,漫带哲思的文字中,心脏被柔软得很痛。于是,看上很长一段便轻合书卷,闭上眼独自沉思片刻。然后继续再读。心情,在忧伤与自省中游离,被这个桀骜不驯的巨蟹座女子击中。仿若站在时光的另外一个洞口,感受到她的又一次蜕变,并被这敏感无声的力量所折服。
我喜欢《清醒纪》,安妮的第六本书,封面仍是洁白并有着素静美感,手指抚摸的间隙,感受着封面的起伏不平,心也随之摇晃。
都说,这是安妮最私人化的一本书,需要沉下心来,把自己放进去读。挥之不去的浓郁的伤感情节贯穿始终,令人恻然。少了从前一些散文中的具体描述,更多是意象,偶尔会有犀利的笔调。言语仍是精炼无比,字与句之间张力有余。虽部分文字略有仓促之感,但真实与细腻弥补一切。仍见华丽词藻,穿梭于宗教思维中,放至恰到好处,读来甘之若饴。
视线越来越细微,细微到对云朵,光线,烟火,雨水的感悟。这一切,都在她的文字中被赋予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怕是只有对生命有着直接和精细体验的人,才能写出这般敏感和睿智的文字。
安妮式沉默的背景,绝对令人沉淀下来的布局,如同探险,进入一个幽深的隧洞,只有暂时忘掉一切,才有可能找到那里面闪亮的珍宝。
读完《他她》,书便翻至尾页。因懂得它的好,于是放在床头,日后可以反复的阅读。后发现,这篇文章被广泛转载于《青年文章》和《读者》等平日订阅的刊物中,心中不觉一阵窃喜。
是这般寂寞清冷的女子,孤身走在时光的边缘,用柔韧敏感的笔端记下这属于生之时光的微小片段。关于清醒,关于绝望;关于物质,关于性灵;关于热爱,关于沉默;关于记忆,关于幻觉......没有好与坏的绝对分辨。没有乐与悲的简单两极。只有时光最真实的声音,影像,质感,触觉,它们如安然静默的深潭,最深处暗潮涌动,无声诉说激情与热爱,只给懂得的人倾听。
是这般特立独行的女子,一路走来,在作别《告别薇安》的疏离,《八月未央》的淡定,《彼岸花》的纠缠,《蔷薇岛屿》的沉寂,《二三事》的甘愿后,远离嘈杂和喧嚣,远离是是与非非,独自承担与前行,用笔记录生之繁华与荒芜,目光纯粹,冷眼看盛世种种演出。忠于自己,忠于灵魂,被人尊重,惦记,怀念和热爱。
是这般真实凛冽的女子,在清冷与沉默对峙的面容背后,在与世俗喧嚣抗衡的夹缝中,依然保持清心如水的情怀。热爱花朵,植物,云,雨水,种种大自然中生之万象,沉醉于一切自然纯朴的美感之中。迷恋物质,有属于自己的品味,依赖它们带来的间接的温暖。相信感情。在告别和遗忘中交错,在得到与消失中纠缠,丰盛而热烈。
我极度深爱着生命与生活,即使生命和生活中会有些许的不顺心与不完整,我笑着经历着身边一次又一次的坎坷与机遇,用强烈的生命尽力的拥抱太阳,没有言语,因为:生命不是为所欲为,我们的承担必须大于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