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郑州市第十九高级中学网站

  • 校园精神:仰望星空 崇尚实干
  • 理念:发展教育
  • 校训:诚毅朴雅
  • 培养目标:健康 健美 健全 高雅 高贵 高尚
工会活动

首届教师读书报告会--与书同行(陈伟贞)

发布日期:2007-03-27

与书同行

陈伟贞

 

读书,对我来说,已经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兴趣、爱好,而是一种不可或缺的生活要素,一种自得其乐的生存方式。整天与书同行同坐,不觉有什么不妥;哪天要是不读书,便觉得若有所失,日子过得不完整,哪怕是临睡前再看上几行字,才会心满意足的睡去。多日不读书,感觉就找不着了自己,真如诗人黄庭坚所说:“三日不读书,面目可憎,照镜则尘俗生其间,与人谈则语言乏味。”佛家有“人生一缘”之说,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与书就该是极有缘份了:有缘起,无缘灭。无怪乎陆游有诗云:“人生百病有已时,独有书癖不可医。”

林语堂谈到40岁的理想时,他说“我要一个好书斋,一个好烟斗”、“在我的书斋之前要修篁数竿,夏日要天气晴朗,万里一碧如海”。我的理想没有他这么奢侈,只一直梦想:“有了房子,留间敞亮的做书房。”曾有大学好友来走动,我上课之前暂且把她安顿在自己小屋里,后来她竟羡慕地对我说:“你这里好自在,简直是世外桃源。”我大笑,闭门即是深山,读书随处净土,古人说得真妙,原来书真的可以营造山水,隔远世俗喧闹,自成人间乐境啊。内心对这陋室有了极大的满足,回头看那满床乱书,都有了“英雄三尺剑,名士半床书”的味道。

开卷有益,读书的好处无需多说。手把书卷,先就有了精神上的优越感: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也能够带来物质上的实惠:书中自有黄金屋、颜如玉、千钟粟等。明代学者评价韩信、诸葛亮说“淮阴一出即将,南阳一出即相,皆平生所学也。”连那西汉的班超,抄书久了,投笔从戎,也立大功封了定远候呢。大志非才不成,大才非学不就,古今中外哪个伟人不首先是个读书人呢?书读多了,自然气质不同,冯友兰先生曾说他第一次见到蔡元培,就感觉有一种光风霁月的气象。这般涵养气象,就要有生活的积累、势能的积蓄和思想的积淀,非读书何以成就?做人的境界更会不同,五十年代马寅初面对毛泽东的错误,坚持自己的“新人口论”,一时间举国上下汹汹讨伐,他仍像老黄忠一样拍马立枪,不肯有丝毫妥协与退让;同一时期的梁漱溟老先生,九十高龄,批斗场上对手批斗累了休息,他不慌不忙地调息运气拉拳墩马,一丝不苟打起太极拳,千万人之中如入无人之境。

千卷万卷,林林总总。读书至今,自己又读出了什么呢?得其意忘其言,深思之后还是那两件事:做人与做事。孔子告诉我们“圣人应做什么”,老庄又说“圣人不做什么”,佛祖由色悟空,由空返色,淡淡一句“该做什么就做什么”。认真做人,努力做事,这即是圣人先贤留下的关于生命的真谛。真理永远都是这么朴素,这是绚烂之极又回归平淡的质朴无华,是曾经沧海再看小溪水的沉静从容。

很多时候,缓缓走过城墙似的书架,但觉上下五千年,一幕幕无比清晰地裸露眼前,如风过群山,内心清明而又饱满。世上一日,书中千年,进进出出之间,但觉人书合一,物我两忘,落花流水,天上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