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郑州市第十九高级中学网站

  • 校园精神:仰望星空 崇尚实干
  • 理念:发展教育
  • 校训:诚毅朴雅
  • 培养目标:健康 健美 健全 高雅 高贵 高尚
工会活动

“初中发展愿景大讨论”讲演活动发言---韩艳舞

发布日期:2008-10-22

 

 

教 育 的 追 问

九年级   韩艳舞

我们的教育到底怎么了?有人说现在的教育虽然教学内容难度一降再降,教学手段越来越先进,学习条件越来越好,但我们身边的90后仿佛不领情,很少体会到学习的快乐,他们学习时间越来越长,感觉越学越累,身体越来越差,近视眼和肥胖症越来越多;更有甚者,有人说现在的教育让老师倦怠,让学生厌学,让家长无奈。不久前,编辑部曾经约请几位专家进行了一次讨论,论题是:“谁剥夺了孩子学习的快乐?”有的人从工业社会的特点入手分析,有的人追溯中国传统文化的特性,有的人强调家长应该鼓励孩子的自信心……无论从什么样的角度出发,最后归结到一点,就是我们目前的教育从理念到实践都与教育的本原存在差距。用一位教育界人士的话说,我们在对教育作“减法”:减掉了孩子对社会的认知,减掉了孩子对知识、对自然探求的兴趣,减掉了基本的道德行为规范的养成……减到最后,教育只剩下文化知识的灌输;教育工作者的职责也被简化为灌输的执行者。在原本应该生机勃勃的花季年华,感受到的却是压抑和痛苦,这是孩子们的悲哀还是教育的悲哀?学习,当然不是件轻松的事,它总是和勤奋、刻苦联系在一起。但这决不是将学校教育简化为文化知识的机械灌输并使青少年视为畏途的理由。理想教育和现实教育有着很长很长一段距离。但是,正是这段距离给了我们探究的空间。今天我们学校组织举行的初中远景大讨论就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会,让我们在座的每一位一如既往地追求着我们的教育理想。

一、我理想的19中校园生活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笔下曾描写过一所帕夫雷什中学,学生可以在课堂上学习,也可以在自己种的果园里收获,在自己的实验室里观察小动物们的生长规律。放假了,他们还可以在老师的带领下背着行囊远足旅游,茫茫夜空下他们燃起篝火,围坐在老师的身边读诗唱歌、讲故事。帕夫雷什中学是学生学习的乐园,是孩子成长的圣殿,那里充满知识的阳光,那里的学习充满乐趣。学生在学校学到的不仅是文化知识,还要学会与人交往,形成自己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健康的心理,让“校园里的一切都是为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西方发达国家的学生连学带玩的生活状态是我上学时我想也是包括我儿子在内更多学生都需要的。所以我希望我们的学生能在45分钟的课堂里完成70%的学习任务,回到家有自我空间发展自己的爱好和特长,在紧张的学习生活以外有自己生活的绿洲。

我心目中的19中,教室干净整洁,是每个学生温暖的家,那里充满和谐温馨。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在这里感受到老师和同学的关爱。他们的特长——哪怕是会玩的特长也能在同伴儿面前展示,并赢得大家的喝彩。这里没有等级、没有贵贱,人人都享受着做人的平等尊严。每个学生智力不同,能力不同,但他们每个人都能享受学有所成的快乐。

我心目中的19中,老师个个身体健康,富有生活的激情,精力充沛,能在8小时以内完成教学任务,有闲暇的时间干自己想干的事;学校的办公室里,人与人都能和睦相处,一个人的智慧变成了大家的智慧,一个的痛苦,大家共同分担,一个人的幸福和快乐,大家共同分享;每个老师都把同事当作自己合作的亲密伙伴,大家看重自己的分数和完标率,但是更看重学生的身心健康,都尽可能在不影响教学效果的情况下,减轻不必要的工作和学习负担;每一个老师不仅关心自己的教学效果,更关注组内其他老师的效果、名次。互相帮助,共同进步是我们每一个老师的共识,也是我们19中独特的文化现象。

我心目中的19中是孩子们成长的乐园,能常常带给他们欢乐和惊奇的桃花源。在这里,孩子们随意看到他们喜欢看的书籍;每个课间、课外活动,图书室座无虚席,同学们自由选择读书方式,或坐、或站,或在校园花圃中席地而坐,侃侃而谈,看书成了孩子们最大的乐趣。

我心目中的19中应该有歌声笑声,用音乐陶冶每一个学生高尚的情操,从19中走出的每一个学生都能欣赏中外名曲,都风度翩翩。我希望我们所有的男生,都成为绅士,所有的女孩儿都成为淑女、才女。

二、我们面对的现实

由生存压力带来的升学竞争的激烈有增无减。每个家长都把孩子未来的生存质量的保证,押到了分数名次上。学习成了通向成功人生的唯一通道。2000多年前的“读书做官”“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有女颜如玉”的功利性读书观愈演愈烈。读书成了考取功名的手段,当这种为达到某种目的而读书的观念形成以后,读书就成了一种负担。一个沉重的负担,由此而起,厌学也由此而生。社会看学校的标准是分数,家长向老师要分数,孩子升学分数是唯一的评判标准。于是,分数就成了每个老师的命根、法宝。所以,就有老师不惜一切代价,以学生高付出获得高分数;有的老师呕心沥血,放弃休息、放弃一切正常人的生活追求高名次。于是学生的生活空间都被学习填塞得满满的。学生除了课堂、作业、吃饭、睡觉,几乎没有自己的空间。达到教育理想之路很遥远,依然需要我们学习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求索”的精神,去攀登,去探究。

三、我们的教育探索——让教育处处充满人性化的光辉

1我认为,学生只有生活快乐,才能更好地投入学习。所以我觉得在下午55分至620分的课外活动时间,学校提供平台,从学生需要出发,由学生自己组织、学生自主选择参与项目,多搞一些完全以学生为主体、内容与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让学生充分释放青春的激情,尽情享受成长,享受快乐,享受友谊,享受真情。经历了一天紧张学习学生,此时应该迎来他们最兴奋时光——在宽阔的操场上,让他们放松身心,随心所欲地投入他们喜欢的活动:乒乓球、羽毛球、篮球、排球、拔河、跳绳、唱歌、追逐嬉戏……让校园沉浸在一片欢声笑语之中;此时,学校还可开设各种兴趣小组,发展学生特长,亦可开设文化课培优补弱辅导班,让同学们自选项目,这样,各取所需,可满足各种层次的学生需要。

2、每个教职工不管在哪个岗位上从思想上追求每年都出一些新的举措,基本上今年的方法明年都要变革,不要袭旧,有时正是经验害了我们。我曾看到过一个教育家关于“减负”问题的谈话,我想对我们每一位从事一线教育工作的老师会有一定的启发——“什么是负担,他不喜欢的事情,你叫他干一分钟,这就是负担;他喜欢干的事情,干到废寝忘食,也不是负担。”让孩子“喜欢”,就是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教学改革首先是更新教学理念,与学生平等交流,想想如何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怎样以最少的讲授去引起学生最多的思考。”

3我们每位教师在教育学生时,不要总居高临下地“传道、授业、解惑”,而是平等地交流和启迪;学生不是被动的接受灌输,而是积极地思考和探索。孩子们在19中的校园里,学到的不仅是文化知识,而且在教师的引导下,开始接触社会,学会观察社会,学会与人共处和协作。也许我们无法改变中招的残酷竞争,无法改变家长望子成龙的心理,无法改变就业竞争激烈的现状,但我们能改变自己。改变自己的教育理念,使之与时代发展同步;改变我们的教学方法,使其更符合学生的心理;改变自己的工作态度,用积极乐观的人生观去影响我们的学生。

以上是我的粗浅体会和认识,拿来与老师们共商。19中是我们大家的,19中的事业发展和振兴,每一个19中人都有一份责任.,愿我们19的明天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