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 战 并 超 越 吧
八年级 陈 薇
一位年轻人来向穆罕默德请教成功人生的意义。穆罕默德首先询问他想在生命中得到什么。年轻人回答:“健康、快乐,还有富足。”默罕默德认为这些字眼太模糊不清。年轻人又描述到:比现在多两倍的薪水,一所房子,一部车子。
穆罕默德询问房子车子的类型,年轻人表示这并不重要。穆罕默德就提起没有卫生间,位置在贫民区的房子。年轻人立刻抗议说他最想要那种带小花园的二层小楼,要有一间书房,有一个小餐厅,有一个大的卧室和客厅。房子最好位于城市的东边,那里是本城的商业中心。穆罕默德对他越来越清楚的目标表示肯定,可事实上年轻人就是赚比现在多五倍的钱,也负担不起这种昂贵的房子。那为什么当初他会说只要赚到两倍钱就会感到富足呢?
年轻人坦承那个时候,自己并没有认真去思考这个问题。
这就是矛盾之处,故事告诉我们都说自己想要富足的人却很少花时间仔细去想他们到底要什么,以及为什么要。如果一个人想开始为自己的生活创造源源不绝的财富,你必须好好把这些都想清楚。去找出你确实想要得到的东西,甚至连最细节的部分都想清楚,这是非常必要的过程。有一个清楚的愿望还不够,还必须知道原因,如何达到目的。
有明确的方向,才有永恒的动力。所有的教师都清楚的知道学校的发展和自己的命运息息相关,也都期待在日复一日的教育工作中收获学生的发展,自身的发展和学校的发展。可是发展这个词的内涵时刻受到时间空间环境的影响,发展至何方?发展到多远?从哪里起步,到何处圆满?方向就是战略,就是目标。方向越清晰,前行的脚步就越势不可挡!清晰目标的确立永远是磨刀不误砍柴功。
我们学校是优秀的,是值得每个老师为它骄傲的,可是教育激烈的竞争也在告诉我们,不去争一流,二流也不会是你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遇强则更强才是生存之道,我们如何更优秀呢?我们身边有不容忽视的57中,外国语,我们可以脱颖而出吗?
如果我们生源优秀,我们的教学就会轻松且成绩卓越。即使生源是完全一样的,我们也可以毫无惧色的说我们定能毫不逊色。可是世上哪里有完全绝对的平等相同,但是如果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于上帝发到我们手上的是副好牌这种不随主观意志而转移的方面,是否会消磨人的斗志呢?若我们寻找问题的结果让我们斗志消磨、抱怨彷徨,说明我们找错了方向。
那我们学校凭借什么脱颖而出呢?凭借学校的特色,凭借学校促进每一个学生发展的教育理念,凭借我们能提供给学生三年蓬勃有朝气的校园时光,凭借家长能从我们这里迎走善于探索有良好习惯的宝贝们,凭借每个学生渴望成长渴望进步渴望快乐的心愿都能在这里实现,凭借每个学生无论内敛或张扬都能在这里被充分尊重和关注,凭借每个家长都坚信这里能使自己的孩子全面发展并具备可持续发展的潜力,凭借学生的笑脸校园的朝气。
孩子会向往这里,因为这里的学生被鼓励拥有丰富的精神生活,广泛的兴趣爱好和一定的特长;因为这里的孩子被鼓励敢于创新,朝气蓬勃,富有自己独特的思想和见解,因为这里的课堂有活力有激情有深深的吸引力,因为这里的课堂能激发他们更多的好奇并得到通过探索破解疑团的成就感,因为这里的教室是他们的活动室,课堂是他们的活动时间,因为这里孩子的生活和学习是可爱的,阳光的,快乐的。
家长会信任这里,因为不管他们的孩子再不善言辞沉默寡言都会被关注和挖掘,每个孩子都能明确自己的优势和未来发展方向,每个孩子都能在这个年龄阶段得到发展而不是被抹去棱角夺去好奇,每个孩子都能具备知书达理,富有理想,积极进取等优秀品质,奠定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为未来的发展打下基础。
学校的朝气就是校园的吸引力。而只有学生才能把学校装点得生机盎然。绿色的草坪上没有学生读书的身影,红色的跑道上没有学生青春的脚步,设施再先进的学校也只能是死水一潭。我们在问,是什么夺去了学生读书的身影和青春的脚步?是无数巩固课堂所学知识的练习,讲解和作业。为什么要有无数的巩固措施?因为每个学科教师要对学生负责任,要督促学生掌握每个知识点,课上没有把问题解决,课后就要多花时间去理解巩固。为什么课上没把问题解决?因为课上有些学生或学生有些时候思绪没围在老师活动的周围。为什么思绪没有围在老师活动的周围呢?因为有些学生或学生有些时候对我们的课堂安排没兴趣。那么把我们的课堂设计成学生一个又一个思维兴奋点的连接,而不是一个又一个知识点的连接,是否能使课堂更高效呢?如果我们的课堂时刻关注每一个学生,把每一个思维游离的孩子都拉进知识的风暴圈,是否就能节省出一些在题海中遨游的时间去探索大自然的五彩缤纷呢?
那么校园真正的魅力应来自于课堂的魅力,只有高效有魅力的课堂才能让学生的生活丰富多彩起来。课堂的魅力在于它内容的张力和组织的艺术性,使学生思绪仅仅围绕自己组织活动周围的吸引力。课堂的活力,学生思绪的紧跟可以是学生的每次热切关注,学生的每次主动参与,学生的每次勇敢表达与质疑,学生的每次积极思考与探索,可以是某个学生的每个提问,某个学生的每次回答,同伴之间的每次合作,小组之间的每次讨论,与同伴彼此间的每次关注和每次帮助。课堂的活力绝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参与度,并且是口,手,脑等多个器官的共同参与,练习与实践,学生活动必须成为整个教学活动的中心。
以英语课堂为例,初一因为学生年龄较小,学习内容较浅,趣味性强,学生参与性,练习度高的课堂对学生最有吸引力。到了初二,仅仅是参与性练习性强,亲和度高的课堂已经不能完全吸引它们,它们不仅要求在课堂上能多说,多听,多写,也要求一些自由度,要求多一些轻松,多一些幽默,多一些欢声笑语,多一些神采飞扬,更要求课堂的整合度和延展度。他们愿意整体的去把握知识体系,并渴望在整合的基础上向广度和深度延展,并探索知识在生活中的延伸。初二的学生在课程掌握上表现出差异性,不同层次的他们对课程深度的要求却是同样的苛刻的,蔑视过易的,抗拒过难的,都只去吸收在自己各自吸收范围内的。老师就必须要把难理解的讲简单,简单的理清层次,层次感欠佳的进行整合,使一堂课适合各种层次学生的需要。他们要求老师关注到他们中的每一个人,提供意义的层次性以及各个层次活动的深入参与空间,并随时做好给出多种可能性和多重解释的准备,并能提供给他们课程知识与生活文化社会的关联性,学生要求我们提供给对于他们每个人来说都充满活力情趣与智慧的课堂,他们每个人都要求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人。不然他们中的某些人,或在某些时候就会抗拒,以冷漠,麻木,飘忽,不理睬等方式去抗拒。我们总说教会学生“会学”,科学的学习方法的核心就是以课堂为中心,做好预习和复习。课堂的关键是每个学生,每时每刻思维上的关注与参与。
我们对于未来充满信心。因为有人的力量。十九中的初中有最宝贵的财富,那就是舍得付出,勇于追求,经历过教育的浪漫,从教育的现实中走出,却仍对教育心怀理想的教育守望者们。我们具备成功的前提:先进的教育理念,我们占据成功的要素:一支能打硬仗,舍得付出的队伍,我们拥有成功的保障:向共同目标的前进的勇气和凝聚力。
而一个人追求的梦想有多大,他面前的障碍物就有多大!但也要坚信倘若有一百个困难,就定会有一千种解决困难的办法。挑战就意味着风险,十拿九稳的事不叫挑战,也不能称之为成就。
面对教育的理想,面对学校的愿景,我能做些什么呢?我必须做些什么呢?理想与现实的交汇使学生既要求升学成绩又渴求整体素质。以我粗浅的认识,要达到二者的统一,靠延长学习时间是不可能,只能靠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给学生提高学习效率的方法。我问自己,我有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的方法吗?我有针对男女生个性差异所制定的激趣方法吗?我有面对学生在初二所表现的特有状态和需求所制定的激趣方法吗?我有针对班里各种内向外向的学生所制定的激趣方法吗?我有针对班内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所制定的激趣方法吗?面对各种情况,我都有多种方法使学生对学校生活不感到厌倦吗?我关注每个学生的身体状况了吗?我关注每个学生的精神状态了吗?我能感到他们每个人不同的迷茫吗?我能根据每个人不同的接受方式帮助他们走出迷茫吗?我了解他们心中最大的烦恼吗?我能以最符合他们成长规律的方式跨越一个又一个障碍吗?我能帮助他们每个人清醒的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吗?我能使他们意识到此优势对他们以后的发展有种意义吗?我能使他们每个人因此而自信吗?我能使每个人都不感到被忽视吗?
更高的目标意味着更多的付出和作为,思想上的更新和行动上的更高效,面对这似乎无穷尽的待努力事宜,我问自己惧怕吗?怕吃苦吗?怕付出吗?怕不断否定以前的自己吗?人都说教师是个奉献的职业,可我从不认为消耗自己成全别人的蜡烛是在奉献,那应该是一种牺牲,只有在付出的过程中获得自身心灵上和精神上的满足和提升才能称得上奉献,才会有人甘于奉献并坚持不懈。
小时候我一直都在想,长大后我会变成什么样?大约去年,我意识到我将永远不会长大,因为成长是一个永不停歇的过程。而一个人的一个直接单纯的思想从来不会深,只有对一个思想再加一个思想,才能使思想深,人只有思想过前人思想的,才能思想得更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