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郑州市第十九高级中学网站

  • 校园精神:仰望星空 崇尚实干
  • 理念:发展教育
  • 校训:诚毅朴雅
  • 培养目标:健康 健美 健全 高雅 高贵 高尚
工会活动

“初中发展愿景大讨论”讲演活动发言---贺宽荣

发布日期:2008-10-22

 

 

固发展之根——以人为本

七年级   贺宽荣

一、直面现实,转变心态

十九中的初中历年来在社会上都享有很高的声望,人们总把“我的孩子在十九中上学”视为骄傲和荣耀,以致,我校的生源滚滚,热浪袭人。尽管就片划分后,生源素质有了不小的变化,但是,我们仍然是招生大户,每年学校都为人满为患而发愁,为生源的严重超员而棘手。

我曾经担任年级长的2001届、2004届、2007届都无一例外的遭受抢劫,每年初一新生报到,分派好的学生都有几十人未能谋面。即使报到后,一个月之内,连续三周三次考试再次挖走十多人的现象同样出现。我们无能为力,我们心痛如割,有人说:托起了一颗新星,黯淡了整个天空的星群。多所老牌名校或省示范中学,也都受到在全市层层选拔优秀小学毕业生的某中学初中部的挤压,近几年生源质量急剧下降。

然而,我们在十九中永不服输的坚强班子带领下,十九中人心里镌刻着“家长的信任是学校的生命,社会的满意是学校的成功”的牌子,怀揣着“争创一流学校”的信心和决心,带着十九中绘制的“中招成绩位居同类学校之首”的蓝图,迈着十九中人坚毅的步伐上路了。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最终我们赢了,金灿灿的奖牌见证着我们一届又一届的成功。

今年的初一,第一天上课,一脚踏上讲台,看到的是一间教室大半间人,那么冷清,那么寂静,我一下子感到那么不适应。以前60多、70人的教室哪去了?满满荡荡热烈的课堂氛围哪去了?我的泪差点流了下来……。我不知道今年的生源怎么啦。一楼的教室空着,高中的大部分学生搬走了,校园里,教室里,办公楼里,都似乎一下子变得冷冷清清,寂寥无人。十九中,我们的家园,我们红红火火的家园怎么了?初中部的老师们疑虑重重,猜测多多……

后来我知道了内情,不是我们的生源一下子跌到如此地步,而是鉴于我校的财力、人力,今年的高中扩招的现实,鉴于过去承担不起的压力,学校立足现实,多方努力,才减轻了初中生源压力。的确,开学前社会上有多少孩子向往十九中而无缘踏进十九中的大门,原来如此。班额压缩,这不正是我们多年来的向往吗?人啊,往往是这样,总在盼望着小班教学,真的实现了,又那么不能接受,又总把事情往坏处想。我想,当我们知道了内情,我们的顾虑可完全解除,心态便会很快调整过来,有利的教学环境,优质的教学条件,先进的管理理念,我们更应继续朝着学校绘制的优质发展蓝图,坚定不移打造精致、精品学校。

二、高尚的师德是灵魂

高尚的师德是灵魂,高尚的师德就是爱。一是爱学校,对这片土地深沉的爱。表现在教师对工作的敬业执著,无私奉献;表现在对学校发展前途的关注、关心。我们的教师肯吃苦、求上进、讲奉献;我们的教师工作细致严谨、无可挑剔,这正是十九中成为名校的坚实基础,这是十九中多年来的传统美德。然而,在教育转型时期,各种干扰会不期而至,稍不注意,便会影响到我们的情绪,影响到我们的工作,会在不经意间出现懈怠,我们不能不时刻对自己警钟长鸣。同样,对学校初中部的发展更是如此。“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不是十九中人的作风。我们每个教师都是学校的主人,学校的荣辱兴衰与我们息息相关。更何况我们在这片土地上撒下了多少血汗,无论现在和将来我们还将为这片土地贡献出自己的聪明才智,我们将永远与学校共荣辱、同得失,我们不能只观望,更需要关注和关心。班额小了,我们的干劲不能小;人员少了,我们的工作激情不能少。
   
二是爱学生,学生是我们的作品,需要我们认真去完成。“大厦之战,非一木之材;大海之阔,非一水之源”。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教师对所有的学生都倾注爱心。在教育学生的时候,能以“假如我是孩子,假如这是我的孩子”来作为思考的出发点。对全体学生负责,不让一个学生掉队,一直是十九中的理想与追求。采取急功近利、杀鸡取蛋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孙校长常说: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我们面对的是一个孩子的将来。是他走入成年后的认可。真是这样。本星期二,我爱人的几个同学从老家来郑州,在一起吃饭时,一起回忆起他们中学时期的老师,一位姓侯的同学说到:“我在学校学习不好,没有受到过老师一次表扬,直到今年,一次见到了老师,他说:你现在干得真不错,早听说你了。这是老师第一次表扬我,我高兴啊!这一生终于听到老师表扬了我一次。”从神情看,他不像开玩笑。我说:“你真的在乎?”他说:“是呀,只要同学们在一起,我便忘不了这事。”听了这话,我感慨万千,一个50多岁的身高达185以上、现在已是百万富翁的成功人士,还如此在乎老师的一次表扬。在乎在同学中老师对自己的评价。可见,中学阶段从没有受到老师一次表扬的事在他的一生中都是多大的遗憾,在当初一个所谓的差生心里留下了多么深刻的印痕。这给了我很大的震撼。说实话,在我连续送走的七届毕业学生中,无论在校好的、差的,毕业后都对我那么亲近,每逢节假日,他们兴高采烈的成群结伴来看我时,那种激动,那种依恋,都使我感动不已。但我真不敢说,他们在校全都受过我的表扬。

我在想,教育在本质上是一种培养人的活动。陶行知先生说:“教育的作用,是使人天天改造,天天进步。”自古以来,只要是被人们称之为教育的活动,无一不是在为受教育者创造一个全面发展的最大空间。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不了解孩子,不了解他的智力发展,他的思想、兴趣爱好、才能、禀赋、倾向、就谈不上教育。” 我们多么需要 转变以考试分数作为唯一标准衡量学生的教育质量观,树立以各种基本素质全面提高、个性特长充分发展为标准、综合评价的教育质量观啊,我们所追求的教育理想是:让每一个学生都成才,让每一个学生都成功,哪怕在某一方面有进步、有发展,就是成功。让学生离开我们的学校不留下遗憾就是有成就。我们的初中要在夹缝中求生存,并在夹缝中优质、高效的发展,就要打造我们的特色,在素质教育上做文章。现在的家长已经有了使孩子全面发展的意识,老师一味的盯着学习、作业,废寝忘食的为学生、让学生加班加点,家长并不认同,老师们为什么要自找没趣呢?
    三、修练好内功是保证

学校历来重视教师队伍的建设,在培养一支品德优秀、学术根底厚重、教学艺术精湛的教师队伍上下了苦功。为老师们设载体,引路子,压担子,架梯子,搭台子。作为我们自己,更应该修练内功,努力走专业化、个性化发展的道路。“学不可以已”,即使快要退休的我,仍然觉得自己知识的匮乏,需要学习、充实,需要知识的更新。需要向青年教师、向学生学习。

四、探索路子求发展
    学生层次差别较大,要体现“以生为本”的办学思想,就需根据不同学科不同层次学生原有的知识层次和能力层次确定相应的最近发展目标,并把这些目标分解到各学科教学中去,通过各学科教学面对学生差异,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即分层次施教,实现各层次学生的最近发展目标,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既解决了学困生“跟不上”的问题,又解决了优秀学生学习上“吃不饱”的遗憾,使全体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进步和提高。为每一个学生的能力发展创造空间,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最好的教育和最充分的发展。
   
其次,亟待解决的还有科学合理的安排学科辅导的时间问题,“问题生”的转化问题……
   
   
总之,固发展之根,就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从以上诸方面努力。以教师的发展为本,以学生的成长成才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