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精细管理 促进内涵发展
七年级 刘洪伟
自学校下达“初中发展愿景讨论”的通知后,在组织年级这项工作中、在与老师们交流过程中、在自己思索中,首先感动于老师们无论老少、无论心境,都表现出对这次事关初中未来发展前景讨论的热情与关注!这正是真正的十九中人对我们赖以为生的土壤、家园责任意识的体现,这也正是我们十九中能创昨日辉煌、正确抉择今天、更上未来新境界的基石!
再者,想想自己在十九中工作中的收获,最大的感触是:先进的制度促进进步!如果是先进的政治制度,则促进社会进步;如果是先进的管理制度,则促进人的进步!郑州十九中已经走过风风雨雨五十多年的历程,在辉煌中、在磨砺中锤炼出的办学理念、规章制度、管理风格等等,都非常值得我们品味。尤其是2008年,在学校不懈地努力下,展现在我们七年级这个新团队面前的是常规班额,这一“常规”在我们十九中确是“难得”,这一难得为学校一直以来孜孜以求的“精品精细”教育奠定扎实、有利的基础。所以,展望十九中初中部的未来,结合七年级的奋斗使命,我今天的发言主题是:强化精细管理 促进内涵发展
所谓精细化管理是源于发达国家的一种管理理念,它是社会分工的精细化以及服务质量的精细化对现代管理的必然要求,是建立在以制度建设和民主管理为主要的常规管理,并将常规管理引向深入的关键一步。
学校精细化管理是“用心工作、爱心育人、真心服务”的教育思想的具体体现。它要求每一个步骤都要精心,每一个环节都要精细,每一项工作都是精品。“精心是态度、精细是过程、精品是成果”。要落实管理责任,将管理责任具体化、明确化,这就要求每一个人都要把本职工作做到位、尽到职,对工作负责,对岗位负责,人人都管理,处处有管理,事事见管理。
实施精细化管理有利于贯彻新理念,尤其是有利于关注学生、老师个体在学校这片土地上的健康发展!对于我们七年级这个起始年级而言,精细化管理更是有利于扎扎实实地将师生养成教育进行到底!习惯有好与坏之分。好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所形成的。学校实施精细化的管理,强调做事要:求“精”求“细”!就是说在做任何事情上都要在“精”和“细”做文章,尤其是师生的行为习惯必须摒弃陋习,要让好的行为内化为潜在的意识,使之成为一种自然的良好习惯。
精细化管理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我们在教育教学的每一步骤、每一环节上都表现出业务素质精、教学手段精,课堂环节细、耐心辅导细,教学必将产生质的飞跃。“玉不琢不成器”,这“琢”就是精雕细刻之意。要具备这种本领,除了刻苦学习、锤炼素质、积极工作之外,只有在精细上下功夫。
精细化管理是提升学校品位的必由之路。学校工作千头万绪、纷繁复杂,只有各部门的全面配合,工作才能协调、和谐、提高。综观无论诸多名校,还是著名的企业,无一不是在精细的管理上做出的成就。 如海尔集团凭借高效的精细化管理,打开了国内国际市场,赢得了良好的社会信誉,被誉为“海尔现象”。它成功的秘诀就在于“精”和“细”。
在年级工作中,如何贯彻学校一直在要求的精细化管理?我的粗浅认识是:
首先要解决思想观念问题。精细化管理不是喊喊口号、唱唱高调、出出风头、凑凑热闹、开几次会,考几次试;而是遵循规律、循序渐进、求真务实。切忌好大喜功,心情浮躁,急功近利的心理;要克服追求时髦,搞形式主义等不良做法。年级老师们要确立“精细化”的理念,认识到精细化管理既有利于学校的长远发展,又有利于个人、学生发展,是三赢之举! 落实精细化管理要求必须全员参与,人人都管理、处处有管理、事事见管理。本着为自己负责、为学生负责、为学校负责,我们老师们要排查教学上、管理上的粗放与盲目的现象,认识到高耗低能的危害;改变 “只要考试好,不要拘小节”等错误观点。班级要利用班会对学生宣讲精细化管理的意义,充分利用板报、流动书屋等阵地,营造精细化管理的氛围,建设积极向上、催人奋进的校园文化。
再者是年级管理工作要探索在贯彻学校各项工作中,如何从小处入手,把“小事做细,细事做精”。初步实践是:
一是:具体要求,便于操作。
二是:规范程序,有章可依。
三是:健全计划,狠抓落实。
四是:重点突出,抓住中心。如教学工作,在对教师的备课、上课、作业、辅导、考试五个环节方面,我们年级在落实学校要求过程中,制定更仔细的有效的规定,决不可出现随意化倾向。但教育教学工作是一种有着内在规律的活动,是面对一个个有个性的师生,因而在实施精细化管理的同时,更应发挥每个教师个人特点,要注重教师个性的张扬,从而为培养有个性的学生打下基础。
一所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强弱和质量的高低,最终要落实到在教师。作为年级长,我的每一项工作的落实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学校的精细化管理涉及诸多层面,师资队伍、学生管理、教学流程、后勤保障、基础建设等方面无不需要一步一个脚印地去探索和实践。精细管理是一种境界,它既不能一蹴而就,也不是高不可攀,它就存在于日常工作的每一个细节之中。我们必须不断改变粗放的工作方式,事事力求“精细”,持之以恒地做下去,长期坚持就会形成习惯,良好习惯就会成为品质,这种品质最终将决定个人、单位和事业的命运。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当“精细化”成为每一个教育者内在的一种品行时,它将不只是一种管理体制,也不仅是一种思想方法,它必将作为一种生存方式对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产生深远的影响。
“教育原本不需要跟风逐潮,不需要不断的花样翻新,而是需要一种可贵的坚持。把简单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简单,把平凡的事情做精就是不平凡。” 这就是对精细化管理的最好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