瞬息万变,达观视之
——读《谁动了我的奶酪》有感
樊士聪
漫漫冬夜,恁自多出几分闲暇。捧一杯香茗,静听窗外寒风瑟瑟,开一卷藏书,默引心中随想翩翩。读罢《谁动了我的奶酪?》,掩卷沉思,感触颇深。如果有人问我:你害怕改变吗?也许我会假装自信的说,不害怕。可是不可否认,我的内心是害怕变化的。其实我们都拒绝承认自己害怕改变,有时候,连我们自己也没有意识到我们在害怕,或者说我们在努力想掩盖自己的恐惧。
《谁动了我的奶酪?》 是一个讲关于“变化”的寓言故事,书中四个主人公个性鲜明,滑稽可爱。他们生活在一个迷宫里,奶酪是他们要追寻的东西。有一天,他们同时发现了一个储量丰富的奶酪,两个小矮人哼哼和唧唧尽享安逸的生活,他们将自己的鞋子丢在一旁;而与他们不同的是,小老鼠嗅嗅和匆匆始终将鞋子挂在脖子上,并每天闻一下奶酪,看是否变质。某天,奶酪突然不见了!嗅嗅、匆匆随变化而动,立刻穿上鞋子,开始出去寻找,并很快就找到了更新鲜更丰富的奶酪;而两个小矮人哼哼和唧唧面对变化却始终固守在已经消失的美好幻觉中追忆和抱怨,无法接受奶酪已经消失的残酷现实。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唧唧终于冲破了思想的束缚,穿上久置不用的跑鞋,重新进入漆黑的迷宫,并最终找到了更多更好的奶酪,而哼哼却仍沉溺在对苍天的追问中郁郁寡欢……
“奶酪”自然是个比喻,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奶酪”, 它可能是一份工作,也可能是金钱、爱情、幸福、健康或心灵的安宁等等。我们一直追求它,渴望拥有它,因为我们相信它会给我们带来永恒的幸福和快乐。而一旦我们得到了自己梦寐以求的奶酪,又常常会对它产生依赖心理,甚至成为它的附属;这时如果我们忽然失去了它,或者它被人拿走了,我们将会因此而受到极大的伤害。很显然我们多数人都更象哼哼和唧唧,既怕“没有奶酪”的饥饿和落魄,也怕寻找“新奶酪”的艰辛和危险。然而,出于人的本性,我们都渴望能永远生活在安逸、温暖的环境里,没有风吹草动的惊吓,没有辛苦劳顿的痛楚,这样,我们的生命感受中就会少些世事无常、生离死别的折磨,但问题是,事物总是在或明或暗地发生着变化。
我们所从事的教育工作又何尝不是如此?面对校长的任命,面对教师的聘任,面对学生的分流,面对种种变化,而我们作为置身其中的一分子又该如何应对这种变化呢?变化总是在发生:他们总是不断地拿走你的奶酪。我们只能预见变化:随时做好奶酪被拿走的准备;我们只能适应变化:越早放弃旧的奶酪,你就会越早享用到新的奶酪!享受变化,唯有不断丰富知识与情感,唯有不断开拓与进步,才能象嗅嗅和匆匆一样,在原来的“奶酪”突然消失时从容应对,立于不败之地。
我喜欢这本书,因为它给人一种启发——必须根据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才能生存。让我们像嗅嗅和匆匆那样把跑鞋时刻挂在脖子上,随时准备穿上它,追上这千变万化的世界吧。我们每个人的内心都有自己想要的奶酪,我们追寻它,想要得到它,因为我们相信,它会带给我们幸福和快乐。
我以一段话来结束今天的发言:生活并不是笔直通畅的走廊,让我们轻松自在在其中旅行;生活是一座迷宫,我们必须从中找到自己的出路。也许我们时常会陷入迷茫,在死胡同中搜寻,只要我们始终深信不疑,总会有一扇门向我们打开。只要我们无所畏惧,我们将学会享受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