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郑州市第十九高级中学网站

  • 校园精神:仰望星空 崇尚实干
  • 理念:发展教育
  • 校训:诚毅朴雅
  • 培养目标:健康 健美 健全 高雅 高贵 高尚
工会活动

第二届教师读书报告会--以心灵赢得心灵 用人格塑造人格 陈 静

发布日期:2007-12-29

以心灵赢得心灵  用人格塑造人格

——读《爱心与教育》有感

 

 

爱可以创造新的生命,爱能创造新的奇迹!爱能创造教育的辉煌!近日,读了李镇西的《爱心与教育》,我的内心不惟是感动,更多的是震撼。老师细腻的师生感情、敬业的教育精神无不深深吸引了我,给我启迪,他用自己的真诚和爱心为我描绘了崇高的教育,也教给了我为人、为师的道理。

《爱心与教育》这本书不是坐在书斋里的玄思妙想,不是讲台上的高声布道,而是从血管里流出来的文字,是被汗水浸泡过的文字,是蘸着泪水与欢笑的文字,每一页都闪现着这样的字眼:爱心、良知、思考、责任、忧患……这是我一直在寻找的文字:没有屠龙的玄虚,没有弄巧的文笔,没有油滑的高调,没有剪切的痕迹……这熟悉的文笔在朴素中闪烁着华美、流畅中渗透着忧虑、峻急中深藏着思考、舒展中流动着智慧…… 这样的文字是生活之树上最大的果,实践枝头最美的花!

托尔斯泰说过“在这个世界上,常被别人关心爱护就能学会用自己的爱去关心爱护别人老师的书中,仿佛看到了他和他学生之间那种朋友般的感情,不仅是学习上,还有生活上,他都关注学生的每一步发展: 理解的微笑不只是瞬间,平等的交流不是心血来潮,内心的宽容不是套出真话的手段,真诚的关爱不只是口头的表达。时时处处体现着为人师的爱心与耐心。

   书中最震撼我的是李镇西老师对教育的深思。以前我想过该怎样帮助那些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想过该如何在课堂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想过该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也想过该如何让学生喜欢我……但我从未想过,学生到底为什么来上学?当我读到教育就是要“每一个从他手中走出的人都能幸福地度过一生。”使我深深震撼了,这是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但这已深深融入到老师的血液当中,成了李老师的教育追求。所以他不仅仅在学生在校期间尽职尽责,即使在学生离开学校后仍牵挂着他们——所以他会为高考落榜的学生写信——让自己的学生幸福地度过一生——这是一种多么广阔的胸怀,多么博大的爱啊!

     《爱心与教育》最能打动人的故事是什么?是每天煮给汪斌的鸡蛋,还是对后进生万同的转化?是宁玮带给我们的感慨,还是对伍建的那份爱传递给我们的感动?都是,但是最能打动我的,却是那次感人的生日祝福。因为,与我前几天的经历如出一辙。阳光灿烂的课间,与同事聊天中说那天是我的生日,无意间被八班的学生听到了。上午最后一节课,这是学生状态最不佳的一节课,疲劳加饥饿,没几个愿听讲的。“起立!”随着值日生清脆的口令,同学们出人意料的精神抖擞的站了起来。“祝陈老师生日快乐!”我被这声音惊呆了。我的心情除了感激,还有惭愧。李镇西老师收到学生的生日祝福,源于他对教育的一份执著。而我做的还远远不够!反观自己与李老师的差距,让我走出浅薄,走出自满,走近学生,走进教育!

    是的,“人们无法改变冬天的气候,但一个塑料大棚就可以让人享受到春天的蔬菜”,虽然我们无法改变教育制度,但一点爱心,一份坚持,就可以赢来桃李满园的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