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商报》2015年5月22日星期五 第A09版
孙广兰和我校来自北京师范大学的青年才俊交流心得。
校园中,常能看见孙广兰和孩子们在一起。
“她就像邻家大姐,你看她每天的生活工作跟大家差不多,没什么特别的地方,可相处久了,你会由衷地佩服她。她数十年如一日,每一节课都无比精彩,每一个早读、每一个晚自习都陪伴着学生。你会从她温润优雅的气质中感受到生命的坚韧与美好。她是一个平凡、平常的人,但却彰显着伟大。”
—— 郑州十九中校长梁寅峰这样评价孙广兰
曾经的励志少年
孙广兰是典型的寒门子弟,来自开封一个贫穷的农民家庭。家里姊妹七人,童年又赶上吃大锅饭的时期,那时的日子自然有些紧巴黯淡。作为长女,孙广兰从小就帮助父母照顾弟弟妹妹们,很是乖巧懂事。
1983年,孙广兰以优异的成绩顺利考入镇上最好的中学。父亲特别高兴,就拿出不多的口粮换了一块时新的手表,奖励给女儿,并骑自行车从大老远赶去送钱送粮。“可我上高三那年,他突然病倒了,被查出是肺结核。”要强的她更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挑灯夜读不觉累,题海奋战不言苦,所有的辛苦终于在7月有了回报:高考时数学考了满分,各门学科成绩都出类拔萃,顺利收到了河南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一时间,她成了镇上励志故事的主角,勤奋刻苦的佳话传遍几个村落,家家都教育孩子要像她一样。
上大学前的那个暑假,有欣喜更有艰辛:母亲身上出现不少红疮,必须动手术。十几岁的孙广兰带领姊妹们,主动撑起这个凄凉的家。她经常艰难奔波在去县医院的路上,或是骑车带父亲去看病,身体单薄的她咬着牙往前蹬;或是用架子车推母亲去求医,用她细瘦的腿一点点往前行进。
家里的农活也得带头承担,对点播、锄草、施肥这些粗重农活,干久了她都拿得起放得下。兴致高了,她给我们谈起给棉花打农药的事儿:“清晨露水一干,就得马上去上药,因为这时候效果最好。背着又重又高的药桶,左手摁压,右手拿着喷头喷洒,一干就差不多得到下午两点,累得胳膊都抬不起来。”说着下意识抚了一下胳膊,好像红肿的压痕还在那里。
“我是家里的老大,这时候无论怎样我都要顶上去,责无旁贷。”“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少年时的勤奋坚韧,不仅让她走出了偏狭的农村,更给她的一生涂上最美的精神底色。
曾经的优秀教师
孙广兰在河南大学里学的是师范专业,大学毕业后,她服从国家分配政策,成为了一名中学教师。她带的第一个班级是个高三毕业班,第一次走上讲台的她,看到孩子们的眼里既闪着狡黠、略带不恭,也有对未来的茫然。看到这些,她拿定了主意:她要为这些孩子拨开眼前的迷雾!
从何入手呢?大道至简,她决定从孩子们爱听的故事开始讲起,她认为好的故事能说人生、载传奇、启智慧、引梦想。孙广兰积极查阅资料,然后趁着班会或课间见缝插针地跟他们讲古今中外各种故事,有时也聊聊自己的成长经历。渐渐地,孩子们眼睛里有了好奇、向往和思索,爱打闹的他们变安静了;跟老师对着干的肯听讲了;爱缺课的又坐回了教室;到处乱扔的书本又码齐了。同学们开始在学习上比拼,看谁的目标更远大,谁更能吃苦!苍天不负苦心人,高考后班里的学生都考上了重点大学,为学校创造了奇迹。
敢担当不退让,肯思考找方法,有耐心能坚持,凭着这些,孙广兰既成就了学生,也使自己从教一年就被评为市级优秀教师。“每个人心里都曾潜藏梦想,老师要唤醒孩子的梦想,让梦想成为撬起他们人生的支点。”事后她这样总结自己的成功经验。
“一战成名”的孙广兰以后就成了最“敢啃硬骨头”的班主任,学校也总把最需“攻坚克难”的班级交给她来带,一届两届地带过去,教育教学的能力在校内堪称翘楚。同事们请教她成功的秘诀是什么,她就笑着说:“我最大的特点就是坚持、坚守。我坚守着自己的教育理想,任何事我都不会轻易放弃。”正因如此,她看待学生的问题就能抓住关键,解决问题就能直指要害,不少调皮捣蛋的孩子都在她的火眼金睛面前自甘服输,缴械投降,老老实实地把精力投入到学习知识和做人上去。她所带的班班风正、学风好、凝聚力强、成绩优,连年被评为校级、市级先进班级,自己也多次获得省级优秀班主任、省级优秀教师的荣誉。
逢年过节,海量的手机短信里,永远有不变的一条:“孙老师,遇见你是我最大的幸运。”发短信的那个孩子当年曾走过一段弯路,幸而在孙广兰这里被纠回正轨,如今有了幸福安稳的人生。他的名字孙广兰不愿透露,只是说:“学生都是花蕊,每一朵花都有盛开的时候。花开总是有早晚,耐心等待花开是教育的常态,而花开后谁还去记得先前的种种。”等待花开是教育教学最诗意的表达,为等待花开而付出心血无疑是人生最有诗意的修行。
现在的好校长
2009年,孙广兰成为郑州十九中初中部的掌门人,主持初中部的教育教学工作。“教育的佳境是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教育的真谛是默默陪伴,躬身示范。”为了这份陪伴和引导,孙校长每天早上五点多就得起床洗漱,驱车穿过大半个城市,才能六点二十准时到校赶上出早操;晚上校园里人声湮灭之后,她才乘着夜色独自离去。这样的晨往夜归,她一次不落地坚持着。
她的身影,每日清晨都准时出现在操场上,鼓励那个落在队伍后面的胖男生挑战自己,为气喘吁吁的瘦小女孩大声加油。晚上六点钟,楼前蝴蝶雕塑的红艳光影渐渐隐没在夜色里,周围一片静谧。楼上的教室里灯火通明,学生自觉地在教室里安静学习,或凝神读书,或认真做功课,或写写日记,旁边有老师在默默陪伴。与教室灯光相辉映的,还有行政楼上孙广兰办公室的灯光。“只要学校里还有学生和老师,孙校长就不会走。”这一点十九中初中部的师生都知道。
尊重每一个生命,遵循教育的规律,付出爱心和智慧,教育教学自会结出硕果。近年来十九中初中部的中考成绩连攀新高,2014和2015连续两年都有九年级学生考进了西安交大少年班,两个年级中考600分以上的人数全市领先。孙广兰也陆续获得了“河南省优秀教师”、“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郑州市十大杰出女性”、“郑州市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甘为人梯的同时,也成就了自己,这是教育者独有的幸福。
随着学校的不断壮大,每年都有新老师加入十九中。孙广兰既把他们看做学校新的生力军,从专业上严格要求,悉心引导;也像对弟弟妹妹一样,在生活上多方关怀照顾,为他们排忧解难。
“让青年教师更快更好地成长,是对他们、对学生、对教育都有利的大事。”为了督促他们的成长,她经常有针对性地开展业务指导。孙广兰每学期听过的课有上百节,每节课后都诚恳地与授课教师交流意见,肯定他们的努力和长处,也及时指出他们的不足;对他们定期交上来的教案和教学总结,孙广兰也逐本认真翻阅,写下指导性评语。一学期下来,她对每个青年教师的教学得失都了然于心。近年来,学校的老师外出比赛获奖的越来越多,教学明星群体闪耀,这背后有她的殷殷付出。
工作之余,老师们喜欢亲近孙校长,说起孙校长都忍不住直夸奖。冯超强老师在她的办公室借过一期本地某报刊的“精品阅读”,归还时就和孙校长畅谈感受,他万万没有想到,孙校长马上又拿出厚厚的一沓,把多年积累的剪报都推荐给他来阅读。冯老师经常说:“我们的孙校长,热心肠好性子,对人一片诚心,甚至有家长到教务处咨询招生事项,误以为她就是个普通的教务员。”政教处的韩燕舞主任说起孙校长也非常敬佩:“孙校长是我们教师的榜样,也是大家的一面镜子。学校无大事,坚持把平常事做实了,就会不平常。她常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
我是一个平凡的不能再平凡的人了,走到大街上,会立即消失在茫茫人海中,你再也找不到我了。但我觉得我活的很有意义,我孝敬父母、深爱着我的丈夫、宠着我的儿子。我热爱同事,喜欢我的学生,我有自己的教育理想和情怀。看着孩子们成长成才,看着我们的十九中一天比一天好,我特别满足,特别幸福。
——孙广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