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郑州市第十九高级中学网站

  • 校园精神:仰望星空 崇尚实干
  • 理念:发展教育
  • 校训:诚毅朴雅
  • 培养目标:健康 健美 健全 高雅 高贵 高尚
校内新闻

立足经典传承华夏情砥砺德行共圆中国梦——郑州市第十九中学举办道德讲堂活动

作者:图/文:图/程宝义 文/聂云责编:郑州市第十九中学发布日期:2018-05-25

郑州十九中开展道德讲堂活动

本次活动共有6个环节

学生唱歌曲《苔》

诵经典《师说》

青年教师介绍师傅感人故事

学生谈感悟

一代名臣魏征曾有言:“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习总书记多次强调,“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作为支撑。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品格、崇高的价值追求、丰富的思想精华,支撑着中华民族历经险阻而生生不息。

华夏5000年文明薪火相传,老师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老师的一言一行无时无刻不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影响着中国的未来,“国之将兴,必尊师而重傅”。老师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传播者和受益者。为此,郑州市第十九中学高一年级师生于524日下午,在陇海校区综合馆三楼会议室举办了以“立足经典传承华夏情砥砺德行共圆中国梦”为主题的道德讲堂活动。

本次道德讲堂共有六个环节:听唱一首歌曲、诵读一段经典、讲述两个故事、观看一段短片,畅谈一番感悟、做出一个承诺。

第一个环节是听唱一首歌曲《苔》。“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今年春节,支教老师梁俊带着乌蒙山里的孩子,用质朴无华,却如天籁的声音,不但将清代袁枚的这首沉寂了三百多年的小诗唱火了,更在那些淳朴的孩子们心底深深地埋下了梦想和坚持的种子。而今天我们十九中的学生,再次将这首歌唱响了校园,优美的歌声传递着青春的梦想,身着汉服的翩翩舞者展示着古典的魅力。

经典文本是民族文化的精髓,阅读经典是传承文化的必要方式,更是提高修养、改变气质、净化风气的重要途径。高一(1)班全体学生激情澎湃地在台上朗诵了唐代韩愈的经典名篇《师说》,气势恢宏。不但是传颂经典,更是弘扬尊师重道之风。

接下来是讲述两个故事。“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老师不但要教给学生知识,更要给他们灌输“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还要以身作则,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影响感召身边的人。李震亚老师和裴欣欣老师用饱含深情的话语,向大家讲述了他们的师傅戈子川老师、李艳静老师是怎样在平凡的教育岗位上默默坚守的。戈子川老师,俯身教学一线28年,担任班主任工作长达27年。28年的不辍耕耘使他在教坛上荣誉等身;28载的青春付诸、热血挥洒换来的是青丝变华发和桃李满天下。他博学笃志,求真务实,低调谦逊,公平民主,润物无声,是学生心中最尊敬最信任最亲切的“戈大大”。李艳静老师是一位从教十年,却担任八年班主任的年轻老教师,还是一位军人的妻子,一个四岁孩子的妈妈,更是青年教师的学习楷模。她优质课比赛获得河南省一等奖,是郑州市骨干教师、学校首席教师,多次被评为“优秀班主任”、“先进个人”、“郑州市教育教学先进个人”、两年被评为“郑州市中小学德育先进个人”,2013年、2014年入选郑州市教育局和教育电视台主办的师德巡回报告团,并获得“郑州市五一劳动奖章。“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李艳静老师荣获的所有奖项正是她秉承初心,对孩子投入真情的一种回报,更是她积极阳光的教学风格,全力以赴的工作态度,修身立德的品行的展现!然后,两位道德模范教师发表了各自的肺腑感言,一字一句无不诠释着道德和坚守的真谛。

听了道德故事,又观看了《园丁的信仰与中国梦》的短片,学生们深受震撼,纷纷登台畅谈感悟。最后全体教师起立,共同做出承诺,弘扬千年文明,争做有德之人!铮铮誓言响彻霄汉。

  教育是民族大计,是民族的未来。中华优秀经典和道德传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支柱,教育在传承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过程中至关重要。教师应秉承优良道德传统,树立道德新风尚,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积极传播者,帮助学生筑梦、追梦、圆梦,让一代又一代年轻人为中国梦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