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校长张浩(中)、政教处副主任程宝义(右一)、政教处副主任于潇展(左一)观看演出。
主持现场
惠济桥狮舞
河南坠子书《劝学篇》
《武派太极拳》、《苌家拳》表演。
国家一级演员宋晓波老师为师生们普及戏曲文化
《风流才子》选段
《红灯记》选段
学生戏曲爱好者上台互动
发自内心的掌声
12月11日下午,郑州市豫剧学院、郑州市艺术创作研究院和郑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联合举办 “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在郑州市第十九中学成功举行,给师生带来了一场传统文化盛宴。该校副校长张浩,政教处副主任程宝义、于潇展参加了本次活动。
开场表演《惠济桥狮舞》一下就吸引了学生们眼球,两只武狮从舞台两边走进舞台中央,形态潇洒自如,动作高难惊险、舒展大方,犹如猛狮下山,将舞与武、舞与乐、舞与民俗展现的淋漓尽致。武狮还走到台下与学生近距离接触,让学生感受到狮舞独特的魅力,获得了学生的满堂喝彩。据了解,惠济桥狮舞源于镖行,因位于郑州惠济桥而得名,起源于清代中期,兴盛于民国时代,距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是由镖头押镖,为隐藏货物而采取舞狮打把式卖艺的方式演变而来,2015年被列为河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随后,蔡其山老师用淳朴的中州地方方言集合说唱的曲艺表演形式为学生们表演了一段河南坠子书《劝学篇》, 鼓励学生努力学习,孝敬父母。紧接着,郑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组织的《武派太极拳》、《苌家拳》表演动作简洁紧凑、平缓,以心行气、以气运身、意动身随、意动气随、意到气到、意到力到、意力不分,体现了意、气、行三者合一。郑州市艺术创作研究院的国家一级演员宋晓波老师为师生们普及了基本的戏曲文化,在讲解的同时邀请专业的戏曲人做示范,让师生了解到戏曲文化的“综合性、程式性、虚拟性”特征以及“生、旦、净、丑”主要角色和“唱、念、做、打”主要表现形式。现场还采用戏曲结合国画的形式,展现了传统文化风采,让学生对戏曲表演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本次“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在学生们的阵阵掌声中圆满结束,虽然活动时长不到两个小时,但是对学生的影响却是深远的。学生们不仅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也激发了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文化自信是最基本、最深层、最持久的力量。
据悉,郑州市第十九中学历来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日常教育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更加全面准确地认识中华民族的历史传统,不断传承和发展中华传统文化。